面對齊政拋出的橄欖枝,高鵬沒有一口拒絕,但也沒有馬上應下。
齊政表示可以理解,后面又跟高鵬探討了氣象服務的一些應用設想,留下聯系方式給猶豫不決的高鵬,就離開了。
雖然齊政對建立一個“衛星照進農田”的數字化農業平臺抱有很大的期待,但這注定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看到成果的。高鵬最終是否同意收購,齊政其實并不是很在意,以嘉谷如今的實力,想招攬相關的人才展開研究并不難,頂多是從頭組建團隊麻煩一點而已。
繼續參觀。
接下來就是農業機械展區了。
農機展區的占地面積最大,畢竟有很多大塊頭,體型可觀:高端耕整機具、精量免耕播種機、大馬力動力換擋拖拉機……
還有嘉谷牧場需要采購的自走式割草機、雙耙摟草機、打捆機……
農業要想從整體上提高產量,哪怕是2%、3%,都是極其不容易的。但是我國每年由于收獲、儲存不得當,糧食損耗占比極大,遠不止3%的比例。所以從種收環節來說,農業機械對于實際上的增產是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但齊政一路走來,一個印象深刻的景象是,參展的高端農機,基本都是被外資壟斷了。
綠色的約翰迪爾,紅色的凱斯,藍白相間的久保田……
雖然多是打著合資的旗號,但誰不知道,外資實際上保持著絕對的控股權。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國產農機的立足之地,起碼還有小型的紅色拖拉機——東方紅不是?
那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尤其是當那些合資企業的員工非常自豪地向齊政介紹他們的農機是多么多么先進時,“全部是進口技術!”一位推銷員騎在一臺大馬力刨地機上,拍著車窗說道,“這家伙的馬力比坦克還大!”
但是,在這自豪的背后,齊政隱隱感知到國產農機行業的落后和焦慮的氣息。
也是從今年開始,農機購置補貼作為一項長期政策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齊政還知道,后面國家補貼的力度還會不斷加大,農機購置補貼的機型從少到多到優,補貼范圍從部分農民到全體農民。
但是,農機購置補貼雖然幫助農機行業做大,卻沒有幫助國產農機企業做強。
全球排名前五的農機巨頭,現在都在緊鑼密鼓地布局國內市場。他們依靠先進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對后發的國產企業技術創新形成抑制作用。
其實齊政之前在參觀黑省的國營大型農場時就發現,尤其在大馬力拖拉機、大型農機具上,黑省大量引進國外設備,而國產品牌的采購量幾乎是零。
剛好齊政和九三油脂的田仁里在展會上碰上,說起這個話題,他就苦笑道:“那是因為,要做10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必須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據我所知,國內不少企業雖然進行過相關領域的研發、創新嘗試,并推出過幾款200馬力以上馬力的拖拉機產品,卻從未真正實現批量投產。”
“各廠家的國產200馬力拖拉機,在驅動、傳動等許多方面的關鍵技術并未真正解決,還處在樣機階段。”
……
“其實主要是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缺失所致!”在一家國產農機企業的展臺內,田仁里的一位熟人向兩人爆出國產農機研發的痛點。
“農機制造業的關鍵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高端的液壓件、密封件、傳動件等零部件,恰恰是這些不起眼的零部件,支撐起農機產品的先進性和可靠性……”
一般人僅僅是把以上幾個部件的定義和分類搞清楚區別,都有些頭暈了。但這些關鍵核心零部件,不僅在農機制造業,在很多制造行業都經常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