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倒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三年彈指一揮間,不過是剛起步而已。
因此他沒有輕松多久,就把王昱業、嘉谷商貿的鐘華志、嘉谷農業的謝開濟和嘉谷農資的杜為民等公司高層召集起來,討論嘉谷今年的重頭戲。
“我認為,嘉谷介入主糧貿易的時機到了!”齊政等眾人坐下后,開門見山道。
王昱業聞言跟鐘華志對視一眼,笑著說道:“巧了,我跟老鐘前段時間討論了一下,也覺得是時候擴大我們的業務了。”
鐘華志就道:“我國三大主糧,稻米、小麥、玉米,沒有在這三種農產品的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就根本談不上占據了老百姓的飯碗。我剛把嘉谷商貿公司整合完畢,就想著要提起這個話題了。”
大家都理解鐘華志的意思,成立嘉谷商貿的目的,就是糧食倉儲和貿易,這是任何一家大糧商的核心業務之一。
之前的嘉谷,更傾向于自己生產,自己消化;又因為是高端產品,對普通消費者太不友好了,市場份額相對固定。
雖然這樣發展起來根基穩當,但到了嘉谷如今的規模,這種發展模式就到瓶頸了。
對于大農企來說,自己生產的農產品規模總是有限度的,相對于龐大的市場,基本只是滄海一粟。
想要更快地占據市場,提升行業影響力,就要進軍糧食貿易了。
縱觀幾大國際糧商,無不是從糧食貿易起家的。
糧食貿易是個古老的行當。今天,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加上中國元素的參與,國際糧食貿易進一步深化,競爭更為激烈。
“國際糧食貿易先不談,我國三大主糧的進口量并不大,主要還是以自給為主,因而在主糧安全上還是有保障的。”王昱業擺手說道。
不同于十多年后,如今國內的稻米和玉米都還是凈出口的,只有小麥供需存在著較大的缺口,需要進口,但進口數量在國內總消費量中占比較低,進口小麥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不大——主糧安全保障可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的。
當然,糧食進口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近年來國內的城市化不斷推進,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這背后,是無數良田消失不見,轉而變成水泥森林。
耕地面積的不斷消失,使得糧食生產面臨著越發嚴峻的壓力。糧食進口補充是大勢所趨。
不過……
“國家對主糧控制嚴格,實行進口關稅配額管理,而進口配額主要是分配給國營企業,嘉谷這樣的小身板,還是先在國內折騰起來了,再考慮三大主糧國際貿易的問題。”王昱業補充說明道。
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是針對限制進口貨物采取的一種管理方式:關稅配額內進口的貨物,一般實行低關稅;超過配額則不準進口,或者繳納較高的進口關稅。例如小麥,在配額框架下進口的關稅可以低至1%,沒有進口配額的公司支付關稅最高可達180%,賊嚇人了。
王昱業話糙理不糙,在三大主糧上,嘉谷目前還真的沒本事折騰什么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