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環境隱患以外,農村負擔也相當重!
除了產糧和其他農業產品,農村還要付出很多貢獻和犧牲。
現在的人可能對“三提五統”比較陌生,對上世紀末的各種農村稅費也并不熟悉。
但董啟軍是直面這種沉重的負擔多年了——稅收好歹有法可依,費用罰款則沒輕沒重,“一稅輕,二稅重,三稅四稅無底洞”就是說的這一現象。就更不用提計劃|生育的罰款了,“扒房牽牛”不是只停留在口號上。
像國家“糧倉”這樣的地方,誰都靠不上,一面要守住耕地紅線為全國一盤棋做貢獻,一面也要拼命擠基礎工業用地并吸引客商前來落戶。
對于國家來說,由于穩定低價的糧食是必需的公共服務,產糧區的糧食生產任務自然是重要的利益訴求;
對于產糧區地方政府來說,產糧區的糧食生產任務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執行并不堅決;
對于董啟軍這樣的農民來說,由于糧價大起大落,種糧收益得不到保障。產糧區的糧食生產任務執行的積極性也不高,而且還會有環境隱患。
三方博弈,真的太難了!
但最難的還是底層的農民!
不過今年,農民董啟軍終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先是試行了取消農業稅和各項農村繁雜稅費的善政,而且據說國家已經在立法,從明年起,延續千年的農業稅將被正式廢除!
不是農民都體會不到曾經的心酸和艱難。
多少農民至今都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今年伊始,又有另一個好消息傳來,從今年起,國家實行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并逐年提高價格!
這對于他這種種糧大戶來說絕對是好消息!
以前可沒有托市收購政策,像是去年,水稻收購價格就下跌,簡直是慘啊。
像他這樣,每年都是收完莊稼后給農資錢,去年因為水稻賣不出去,農資欠款達幾萬元——種糧的周轉資金,包括購買農資、耕種費用、地租等,主要是靠賣糧款,如果糧食賣不出去,后續周轉將難以為繼。
舍不得低價賣的就只有壓在手里,但是不賣糧食就沒錢花,更別說還債了。
眼看著春耕就到了,本來今年董啟軍都不知道還種不種水稻了——種的話就要繼續打白條,但是今年的稻谷如果還是去年那樣的行情的話,真的是連著兩季的錢都沒法還了。
但是不種田的話又能干什么呢?
現在好了,有國家的托市收購政策,起碼不怕虧本了,仔細算算,還是有不錯的收益的,似乎又可以繼續種田了。
今年的好消息還真是不少,董啟軍還在暢想,如果還有其他的好消息,也趕緊來吧,老農民都饑渴難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