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秈1號的優勢,大概也就是口感和產量了!”齊政在嘉谷位于瓊省的“水稻育種基地”里,對陳建章說道。
瓊省的熱帶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又因為坐擁得天獨厚的“光、溫、水”資源,農業品種在瓊省南繁基地通過加代繁殖,選育周期能夠縮短二分之一,全國育成的農作物新品種中約有七成經由南繁基地培育,被科研人員譽為“育種天堂”。
從兩年前開始,陳建章就建議嘉谷也到瓊省開展育種工作,目前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嘉秈1號”——一種常規的優質秈米品種,也就是這次嘉谷主要推廣的水稻品種。
不同于仙茗大米這種靈植,全程生長都需要靈陣的“呵護”,“嘉秈1號”是能在各地推廣種植的。
齊政這次只是在育種基地布置了“青竹百靈陣”,優化育種的品質,但不妨礙育種基地里推出的良種的大規模推廣。
說到底,“嘉秈1號”就是一種“凡種”而已,脫離靈陣對其影響不大。不過這也正是嘉谷需要的品種——不能大規模推廣的品種,如仙茗大米,終究只能占據一隅之地,無法影響大局。
而對于齊政的評價,陳建章表示不服:“不至于吧,‘嘉秈1號’在品質上雖然跟仙茗大米沒法比,但跟常規品種比起來絕對算得上是優異了。再說了,其他性狀表現也不算差吧?”
嚴格說起來,“嘉秈1號”不完全是嘉谷自己培育的品種,是嘉谷實驗室與瓊省其他實驗基地合作,在其提供的優良水稻品種中,進一步改良所得。
不過正如陳建章所說,“嘉秈1號”表現還是不差的。
“嘉秈1號”全生育期130天,株型緊湊,生長勢強,分蘗力較強,葉片淡綠色,群體整齊度好,抗倒性好,成熟期轉色好,米質較優,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0公斤;通過了瓊省的品種審定。
“嘉秈1號”是早熟秈稻品種,適宜于國內南方稻瘟病輕發區作早、晚稻種植。
“當然,不足之處也是存在的!”陳建章倒也坦誠。
“嘉秈1號”最大的不足就是,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只有5,也即病抗性相對不強,同時耐低溫能力只是中等。
對此,陳建章表示不慌:“嘉秈1號下一步的改良,就要靠野生稻了。”
水稻品種的培育,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馴化”過程。
水稻的基因組,是禾谷類作物中最小的,因此非常容易進行雜交和轉化等遺傳操作。
水稻的進化離不開基因馴化,正是由于基因馴化,才能將不符合我們“審美”的野生稻,馴化為“人見人愛”的優質栽培稻。
就拿水稻的“進化標志”來說,直立行走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水稻也是如此。
在大家眼里,水稻植株都是直立生長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就如瓊省的普通野生稻,其實是匍匐生長的。這些野生稻非常矮小并且分蘗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分蘗的角度非常大,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光合利用效率低,從而降低產量。
除了產量低不符合我們現在的“審美”以外,匍匐生長的水稻更難進行收獲,所以人類才會慢慢將它們馴化為直立生長、株型挺拔的普通栽培稻,這也是水稻馴化最直接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