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惠超市的張宣淞和潘華都接受了邀請,隨齊政去看看他口中能幫助“生鮮模式”做到極致的“秘密武器”。
幾人首先前往隔壁越省,因為這邊有嘉谷商貿最大最先進的一個冷庫。
張宣淞和潘華對第一站來到冷庫并不十分意外。
對于生鮮超市,中間環節冷鏈物流是核心,而冷庫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嘉谷能給予生鮮超市直接助力的,除了資金,大概也就農產品生產基地以及冷鏈物流了。
不過就算是有所猜測,等親眼目睹眼前的這個大型冷庫,兩人還是為嘉谷的雄厚資源感到驚嘆。
從外表看,這個冷庫依山而建,庫體外圍建筑藍白相間,成排的冷藏貨車,在裝卸貨物月臺前進進出出。
這就是鐘華志領導的嘉谷食材配送子公司三年來的成果之一了。
“這是我們嘉谷體系以城市配送中心為主的大型冷庫,擁有國內一流高品質凍庫2萬平方米,庫容量達4萬噸,能夠輻射珠三角大部分地區。嘉谷旗下的食材配送子公司,將各地采購的食材從產地運輸到這個冷庫中心儲藏,冷藏中心再以支線冷藏車配送至各市的前置倉,然后再配送給客戶。”齊政主動為兩人介紹道。
“前置倉?”來不及驚嘆,張宣淞就敏銳地察覺到齊政話里隱藏的信息。
齊政贊賞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歷經三年的投入,嘉谷形成了如今覆蓋岷越兩省的倉配網絡體系。目前主要有A、B、C三類冷庫,以滿足不同規模的市場需要。”
“A類庫就是眼前這樣,是三類庫中規模最大的冷庫,面積在1萬平米以上,能輻射的門店數量超過三百家。除了用于食材生鮮的儲存運輸周轉之外,它還負擔了區域調度的功能。B類庫及C類庫的主要功能則是分揀,服務的門店數量在三百家以下。前置倉就是C類庫,作為門店的一種補充形式,可以服務更多元的零售場景。”
“如果包括江南省,嘉谷體系目前已經布局三個A類庫,B類庫及C類庫更是有20多個點。”
張宣淞和潘華聞言倒吸了一口氣。
盡管生鮮對運輸時效性的要求高,但永惠超市自建的冷鏈物流網絡,在嘉谷體系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
因為搭建冷鏈物流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別說永惠超市,在國內,沒有哪家商超敢說生鮮食品的流通渠道實現了冷鏈物流的完全覆蓋。部分即使實現冷鏈物流覆蓋的渠道,也是采用常溫運輸車、棉被加罐裝冰塊的簡陋方式實現,而很少具備正規的冷鏈物流裝備。
當然,嘉谷的冷鏈物流體系也沒能覆蓋全國,但僅僅是三省的布局,就足以讓張宣淞和潘華流口水了。
冷鏈物流行業是規模效應明顯的典型行業,初期投資成本高,但后期業務量越大,分攤后平均成本越低,設施設備投資回報越快。
但眾多的投資者就是被卡在初期的投資成本上。
另外,國情也是冷鏈物流行業艱難起步的原因之一。
縱觀美日等冷鏈物流覆蓋率極高的國家,無不有兩個共同特點:產地的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的產品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