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宏不至于樂不思蜀,但他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混得如魚得水倒是一點都不假。
嘉谷集團很早就有了海外圈地計劃,一直到今年才正式啟動。
長相憨厚,實質長袖善舞的張澤宏帶著從戰略公關部挑選出來的精兵強將,按就近原則,早早地繞著我國周邊的國家考察農業開發市場。
從東南亞、中亞再繞一圈到達俄羅斯遠東地區,累得夠嗆,也收獲不淺。
老實講,從國家層面上,無論是進入東南亞、中亞亦或是俄遠東地區,都是很難的。
東南亞多民族混居,各方勢力交織,就如同一個泥沼;疆省面對的中亞卻比東南亞好得多,和我國的關系也好很多,但因為是俄羅斯的后院,也不易染指;至于老毛子的遠東地區,更不用多說。
但是作為民間貿易卻是大有作為的。
個人來說,張澤宏不是很喜歡成熟市場,他更喜歡新興市場,例如東南亞、中亞。因為“新興”就代表著規則不完善,而規則的不完善代表著他可以上下其手。
在東南亞,他試探著做了一筆針對越南的種子生意,然后徹底打開了眼界——相關的官員非常“熱情”,“熱情到”主動要求回扣,當然,附帶的他也增加了利潤。
還別說,越南的惠農政策比國內更好,因為反正是越南政府的錢,大家都不心疼,拼命撈。張澤宏充分見識到了什么叫做“團結你我他,大家吃國家”。
中亞也不遑多讓。
在張澤宏看來,中亞和東南亞適合拓荒者,而不適合正規玩家。
因為中亞、東南亞多是法律很差的“流氓”國家,合同說撕毀就撕毀。張澤宏在考察過程中就學到一句話:這種地方合同有用嗎,那不過就是紙,關鍵還是看互相利益訴求和相處情況。
但不得不說,在這樣的“流氓”國家,發展機會也太多了。
當然,最后與俄遠東地區相比,東南亞和中亞還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剛到俄遠東地區時,齊政問過張澤宏對其的看法,張澤宏如是說:“俄遠東地區雖然農業開發潛力很大,但環境對外來投資太不友好了,建議集團慎重考慮。”
張澤宏有充分的理由證明這一點。
首先,俄羅斯的勞務審批政策、關稅和檢驗檢疫等措施繁雜,就抑制了中俄農業合作的快速發展。
俄羅斯地廣人稀,當地勞動力短缺,但俄羅斯偏偏就實行勞務大卡控制政策,抑制境外勞務輸入——這種限制勞務指標的做法,簡直是平白導致企業用工成本的增加。
其次,農用物資過境相當難。
俄羅斯境內作物種子產量沒有國內種子產量高,而農藥和化肥等物資還是采用計劃供應的模式,需要提前一個季度報計劃,不僅價格高,而且需要到莫斯科購買——來回一趟黃花菜都涼了。
至于進口,那必須不允許啊。
另外,你想使用國內的農機具?可以。只需要得到莫斯科出具的許可,并繳納保證金,且只能在俄羅斯境內工作2年,如到期不返回,呵呵,對不起,保證金不返還了,機械工作也不合法了。
除此之外,俄羅斯方面政策相當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