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濱海邊疆區,興凱湖平原。
丸紅商社開發的農場內,太田明夫一邊巡視著播種后的大豆田,一邊聽著下屬的匯報。
他的農場面積本就比嘉谷的要小,再加上擁有最先進的播種機械作業,也比嘉谷提前完成大豆播種。
此時的大豆田內,大豆種子已經冒芽。放眼望去,成排密密麻麻的嫩綠幼苗,仿佛在大地長出了一片“綠毛”。
但太田明夫的注意力顯然不在大豆田上,他聽完下屬的匯報后,蹙額道:“嘉谷竟然沒有增加化肥的采購量?”
“是的,瓦西里先生親自去跟嘉谷的齊董洽談后,嘉谷還是保持原來的化肥提報量。”下屬微微低頭道。
太田明夫喃喃自語道:“不至于吧,我們的化肥使用量已經是經過科學的配比,嘉谷再怎么優化,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差距,齊董是在想什么?”
一旁的下屬不敢接話,抿嘴保持著傾聽的姿態。
太田明夫無意識地向前走,想不明白嘉谷這樣不同尋常的舉動是何意。
要說齊政不懂得大豆種植,胡亂指揮,說出來太田明夫也不相信。嘉谷就在東北有自己的大豆種植基地,豈會在一河之隔的遠東就盲目起來了?
“嘉谷完成了大豆種植沒有?”太田明夫腳步一停,扭頭問道。
其下屬連忙回答道:“剛得到消息,已經完成了全部的種植。”
太田明夫追問道:“那他們從國內派遣的耕作車隊回去了沒有?”
下屬稍微回想了一下,才答道:“應該沒有,我還沒有收到相關的情報。”
太田明夫就露出了笑容:“不會是我想的這樣吧?”
想來想去,太田明夫都覺得嘉谷降低化肥量的使用,最大的可能就是為了降低成本。
兩家與瓦西里的合作條件差不多,誰還不知道誰呢?
在收購約定隨行就市的條件下,瓦西里一方僅以土地出資,從生產資料到具體的運營,都由嘉谷和丸紅商社投入。
這樣的情況下,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降低自家的成本投入,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而在太田明夫看來,不同于丸紅商社通過提升效率以降低成本的操作,嘉谷顯然是直接削減投入的資金。
事情明擺著,嘉谷無論是管理利率還是生產效率,都比不上丸紅商社。就拿耕作團隊來說,嘉谷派遣以及招募的團隊都要比丸紅商社來得大,雖然租金成本可能比丸紅商社的低,但停留的時間也長,管理難度更大,花銷的物資也更多,綜合起來,成本也就提上來了。
太田明夫有些得意,看來齊政還是被他之前的一番話給影響到了,效率上比不過丸紅,就在投入下心思了。
丸紅商社估算過在遠東種植大豆的成本,將土地按照出資比例折價的話,人工、機械加上地租才占到一半的成本,而化肥農藥的成本,占據了成本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老毛子死活不肯允許進口化肥,即使打折后,提供給兩家的化肥還是比他們自己采購的要高,也難怪嘉谷會直接削減化肥的投入。
至于產量,太田明夫覺得自己已經摸清了齊政的想法脈絡。
“真的得感謝遠東這邊肥沃的黑土地啊。”他低頭看著腳下黑黝黝的土地,不無感慨道。
大豆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強的,對土壤的要求不大,大部分土壤都可以正常生長。
但是想要種植出高品質、高產量的大豆,還是需要選擇排灌正常、腐殖質豐富、保水保肥性強及深厚松軟的土壤。
恰好,這兩個農場所在地的黑土層就具備這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