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嘉谷農牧包專機,從加拿大一次引進加系純種豬600頭,規模之大,開國內之先河。
加拿大確實比美國好說話,想要優良種豬?可以提供,只要有足夠的錢。
嘉谷農牧為此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只能說,在生豬的源頭——種豬一項,掌握高端養殖技術的外資同行的利益是真的豐厚。
嘉谷農牧引入的600頭加系長白、加系約克、加系杜洛克原種種豬,每頭的定價是2300美元,運抵國內良種豬隔離場需運費600美元,在良種豬隔離場隔離每天需費用1000元/頭,另加中介費100萬元、獸醫費10萬元,算起來每頭種豬花費5.5萬元。
因為育種工作是從源頭來改善最終商品豬的品質,對商品豬的作用呈現一個放大的作用的,基本上500多頭的原種豬可以影響100萬的商品肉豬。
一直到這批種豬進駐嘉谷農牧的育種場后,李東亮才真正松了一口氣。
包括尋找豬源、疏通關系、運送回國……這段時間,李東亮為了這批種豬,真的是殫精竭慮了。
從實際價值來看,這批種豬算不上是多大的數目,但這關系到嘉谷農牧后面的發展根基,不是表面上的價值可以比擬。
要說加拿大拿出了最好的種豬,那是不可能的。
只能說,嘉谷農牧在能力范圍內,引進了能引進的最好種豬——美國甚至連這個等級的種豬都不肯提供。
但加拿大也僅限于此了。
在引進種豬的過程中,育種技術對嘉谷農牧一直是保密的,相關的軟件讓他提供給嘉谷農牧,不用原代碼,他都不愿意。
洋豬品種要想發揮較高生產水平,必須實現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也就是數據。
使用哪種飼料效益更好?應該做料肉比的數據分析;母豬如何才能發揮較高生產水平?必須采取定時定量飼喂也就是套餐式飼養模式……這些都需要準確的數據統計與分析,用數據來管理育種。
針對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管理軟件,加拿大在這方面上毫不松口。
想要合作?對方讓嘉谷農牧把數據傳過去,他們再把結果傳過來。
嘉谷農牧上下都受不了這種桎梏,決定聯合嘉谷實驗室,完全自己開發,包括基因組的育種。
實驗室的陳建章對此當仁不讓:“種豬業是養豬業的龍頭,也是最神秘,最具有技術壁壘的‘利器’。好的育種,就是在不同豬種中找到長得快、產子多、瘦肉率高的基因。”
齊政痛下決心,當即拍板道:“那就加大投入,以這批優良種豬為基礎,執行我們的獨立育種方案!”
“大批量從國外引種,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就夠了。我們要擺脫對進口豬種的依賴,實現公司自己的商品豬就可以直接做繁育種豬使用,我可不希望再仰人鼻息!”
陳建章為此親自主導豬種育種計劃,做出的初步預算中,投資是買種的十倍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