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欄后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因為沒有足夠的后備乃至核心種豬群,這些養豬場出現了豬肉漲價,而自己卻沒豬的尷尬局面。
這時,嘉谷農牧養豬基地通過釋放自身種群產能,可算是幫了他們的大忙。
有消息靈通人士就說了:“我聽說嘉谷農牧養豬場的仔豬價格翻了兩倍都不止,母豬的價格也提高了六成,這樣還是供不應求,真是賺大發了。”
王師傅眼皮都不抬:“那也是人家應得的。你們是不知道,這個養豬基地里都是采用天然草本獸藥和天然植物復合預混合飼料養豬,防疫效果一流。看看他們在這次疫情里的表現就知道有多厲害了。”
嘉谷農牧建設這個百萬級的養豬基地時,恰逢疫情蔓延,多少人等著看好戲,結果人家愣是穩穩度過了疫情的沖擊。
受此影響,養豬基地里出產的仔豬和母豬都極受歡迎,甚至不少養殖場想要采購嘉谷農牧養豬基地的中獸藥。
眾人聞言都贊嘆不已。
王師傅環顧四周,才低聲對身邊的朋友說道:“我看了一下,除了省內的豬販,還有不少省外的豬販也過來搶豬了。”
“我認識的,就有來自越省的、桂省的豬販子,他們都是開著大車而來,為了春節的銷售旺季而儲備貨源。”
他的幾個朋友一怔,也沉聲問道:“老王,你最熟悉這邊,嘉谷農牧賣豬是怎么一個流程?”
王師傅淡笑道:“我剛想跟你們說,嘉谷農牧除了供應固定的大采購商,也會定時向零售市場供應一批生豬,主要對象就是我們這樣的豬販子。”
“因為競爭激烈,他們干脆采取分批報價的方式,價高者得。伙計們,我有個想法,我們不如聯合起來,拿下其中數量最大的一批貨源,也好過各自競價搶豬。”
另外幾人思考了一下,果斷答應:“行,就這么辦!”
第二天。
因為防疫需求,采購商們一律不允許進入養殖基地,生豬都是經過養豬基地外的中轉場裝車。
中轉場外,是長長的車隊。在今天的搶豬行動中,王師傅與朋友們聯手拿下了最大一批生豬,得以優先裝車。
瞇眼看著哼哼唧唧的生豬們被趕上車,王師傅心中暗暗估算此行大概的收益。
說白了,他做“倒豬”的生意,就是利用不同地區豬肉價格差,不停地把生豬倒來倒去,自己賺個差價。
嘉谷農牧養殖的生豬產肉多,肉質好,極受消費者青睞。他有信心能將這批生豬賣出個好價格來。
心中估算出的利潤讓他很滿意,但是轉頭看到從養豬基地魚貫而出的生豬,王師傅又嘆了一口氣:“還是這樣的大養殖場更好,賺得又多又輕松,哪里需要像我這樣風里來雨里去的,賺的不過是一把辛苦錢。”
……
嘉谷農牧養豬輕不輕松是見仁見智的,但賺得多是毫無爭議的。
齊政手里的報表清晰地表明了這一點。
對比去年同期,嘉谷農牧的生豬產業營收暴增了295%。按照這個發展勢頭,齊政都可以宣布,嘉谷農牧與高盛的對賭已經沒有懸念了。
但齊政的臉上不見喜色,反而一片凝重,因為桌上的另一份報告。
市面上各品牌乳制品抽檢報告上,“三聚氰胺”的字眼清晰可見。
齊政揉揉額頭,現在不過07年初,這個乳業“幽靈”是提前出現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