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業眼神瞬間變得銳利:“這已經沒什么好說的。孩子們是最無辜的,我們絕不能坐視情況的惡化,而且還要盡快行動起來!”
在座諸位毫無疑問都點頭贊成。
但是,具體怎么行動,張澤宏表示他有想法。
“我們最好不要自己站在臺前揭發。很顯然,這次事件將對整個行業造成重創。我們的嘉谷乳業獨善其身就已經夠惹眼了,如果親自揭發得罪了整個行業,實在不利于以后的發展。”
“何況,這已經稱得上是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故了,即使是嘉谷乳業,能不能獨善其身都很難說。”
眾人默然。
從2001年開始,乳品行業就接二連三出現了“有抗奶”、“還原奶”、“毒奶粉”等各類丑聞。
國內消費者本已對乳制品消費的脆弱神經再次被撥動,一時間,消費者對一些“觸雷”的乳業品牌的信任度向谷底下滑。好在當時國家有關部門迅速反應,快速出擊,對問題奶以及奶企進行全面整頓,讓勢態沒有進一步擴大。
但這次不一樣,打擊面太廣了。可以想象,事件引爆后,消費者對國內乳品質量安全信任絕對會降至冰點。
嘉谷乳業雖然能保證自己的產品沒有任何問題,但一旦國產奶粉在消費者心中等同于恐懼、抗拒這些詞匯。即便是并未卷入事件的國產品牌,也很容易步履維艱。
消費者的信任被毀容易,但重建卻緩慢而艱難。
丁顯想了想,梳理著思路說道:“短期看,今年乳品行業必然陷入大面積虧損,行業哀鴻遍野。”
“長期看,消費者對國內乳品行業不信任情況下,大企業仍可通過加強投入、促銷宣傳等方式重塑消費者信任,而進口奶可能更是大肆搶占市場。相比之下中小企業品牌力較差,難獲消費者青睞,市場份額逐漸被大企業和進口品牌蠶食。所以從整個行業來說,這其實是一次洗牌……”
在座眾人各抒己見,不僅討論著要如何揭穿真相,也討論著嘉谷乳業在這次事件中應該怎樣“化危機為機遇”。
齊政一直保持沉默,聽著眾人的議論,一時有些出神。
去年,一位領導在訪問了一家奶牛場后說道,他有一個夢想,即中國每個人,特別是孩子,每天都應該喝一斤牛奶——似乎沒有什么能阻止牛奶消費在中國的飆升。
但今年發生的事兒,必然會讓世界為之震驚。
這邊廂還在宣傳“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那邊就三聚氰胺了。
他回想起記憶中的“毒奶事件”,受害者不僅限于兒童,但對兒童的傷害最大,一共造成了30萬國內兒童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損害——長期食用添加了三聚氰胺奶粉的孩子,由于攝入蛋白質不足而導致營養不良,還會造成結石等泌尿系統疾病。
對于那些受害家庭來說,受損身體帶來的病痛是無法彌補的傷害,甚至是一代人都無法愈合的傷口。
齊政微微苦笑,該來的總是要來。
這么一想,其實提前一年引爆事件應該算是好事,起碼不會有那么多無辜兒童受到傷害;而且,避開了明年奧運會展現現代化國家正面形象的關鍵時期,官方層面的阻力也能少很多。
等大家將大致應對框架都討論好之后,齊政回過神來。
他看著安靜下來的會議室,思考良久,輕聲說道:“我知道有很多農業生產者,用兩種方式生產農作物,一種賣給別人,一種留給自己吃;也有很多工廠,連工人都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生產的食品自己是不會吃的。”
“問題是,不是自己生產的,就可以當成干凈的嗎?遺憾的是,今天的社會只能這樣自我安慰,或者說無奈忽略。”
“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一種狀態,是因為人們的思維都是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為了賺錢其他的都可以忽略掉。人活在世,如果人與人之間都互相喪失了安全感,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社會。”
“但我們嘉谷不是這樣,我們都吃自己生產的產品。我們還可以告訴國民,這個社會,還是有人牢記著自己的責任,牢記自己的使命的!”
“那些表面上大談愛國的品牌,背后的行徑卻毫無契約精神、毫不顧及消費者權益,不過是個拉大旗作虎皮的流氓!”
“你們放手去干,引爆它!既然行業本身已經百病纏身,那就來一場蛻變吧!整個行業,包括我們嘉谷乳業,終究要經歷一場浴火涅槃,方有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