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在嘉谷體系全力介入調查后,真相在嘉谷管理層眼前一層層被剝開。
主要起因還是國內奶農管理混亂不堪,沒有統一的標準,在法律監管上也有漏洞,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多年——乳品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牛奶,奶農就能通過各種方式來滿足企業需要,這包括添加化學用料。
在嘉谷的調查中,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的部分奶農從去年開始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來提升牛奶的檢測品相來換取好價錢。而如果按照這三個區域劃分,那么多家國產奶粉生產商都被囊括其中也就不以為奇了。
而從一位在國內乳企擔任管理層的知情人士那里得知,對于奶農、奶販子們添加“蛋白精”的事情,企業多多少少都知道,這算是一個不公開的業內秘密,“但這不是一直沒有出事嗎?誰也沒有把它當回事。”
無知者無畏。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確切病例的證明,涉事方很容易反駁,也不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國外對三聚氰胺的實驗只是針對動物,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其對人體的傷害。
嘉谷根本沒有時間做相關的實驗證明。能做的,只是大范圍地篩選可能出現的病例。
負責引爆這一事件的張澤宏,很快就有了發現。
這場注定會改變國內奶業格局的轟動事件最早被掀開的一個角,是在去年12月。
一位消費者在天涯發了個帖子:他買了十多包山鹿奶粉,八歲的女兒每次只要睡前喝了奶粉沖的牛奶后,第二天小便就會變得渾濁,甚至拉肚子。
等到張澤宏按圖索驥,派人與該消費者聯系上的時候,他卻是閉口不言了。
從側面試探,原來山鹿集團早已派來工作人員協調,并和消費者達成了一致,山鹿奶粉讓消費者相信了他買到的是假奶粉,“賠償”了他價值兩千多元的四箱奶粉,并以一紙協議封了他的口。
該消費者也接受了這個說法,他在天涯上發的帖子被作“鎖帖”處理。
但張澤宏也不是一無所得,他起碼知道了,這個疑似病例是出現在肅省。隨后實驗室加大力度抽檢的批次也佐證了這一點——肅省等地的山鹿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相對最高。
鎖定了范圍,調查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從去年12月份開始,肅省各地就陸陸續續出現了兒童尿液發紅,并出現結晶的癥狀。
在張澤宏的調查中,這些患者家庭毫無疑問都購買了同一個品牌的奶粉——山鹿奶粉。但因為病例較分散,無論是患者家庭還是醫生,都暫時沒有將病因聯系到奶粉上面。
心里有數的張澤宏沒有直接出頭,而是一邊引導醫生和患者家庭發現這個問題;一邊將整理后的資料,一頭送往肅省衛生部和質檢部等相關部門,另一頭則送往各大媒體。
得到提醒的醫生最先反應過來,得知患者都有長期食用山鹿奶粉的經歷后,判斷病因與山鹿奶粉很可能有直接聯系。
而患者家庭更是憤慨,有的向山鹿集團投訴,有的直接向相關部門舉報。
接到資料和舉報的肅省衛生廳立即對山鹿牌配方奶粉的衛生條件、檢測能力等情況進行衛生監督檢查。因為技術能力有限,還同時安排衛生監督機構對患兒食用的奶粉進行采樣,并送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檢測。
……
人民網,新聞編輯部。
主編認真地看完手頭上的舉報資料,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