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換貨不是將問題產品全部換回合格產品,而是用三聚氰胺含量較低的產品換較高的產品。
調集三聚氰胺含量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產品換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產品,并逐步將含三聚氰胺的產品通過調換的方式撤出市場;庫存產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以繼續銷售,10毫克以上的暫時封存……
會議最后,田溫華嚴肅地說道:“這是大事,要保密,越少人知道越好,混過去就是對我們集團最好的保障方法,集團內要用A物質代表三聚氰胺。”
眾人凜然應是。
第二天,山鹿董事會召開電話會議,并將決議通報給新西蘭恒天然董事會成員,田溫華照例要求不做會議記錄以免泄密。
電話會議中,恒天然董事會代表對山鹿管理層的決議感到有些擔心,但沒有要求公開曝光。畢竟,山鹿換貨的標準,參考的是恒天然方面提供的“歐盟標準”。
董事會過后,山鹿集團又開始恢復生產小包裝奶粉并檢測“合格”。除此之外,山鹿集團一直沒有停止液態奶產品的生產,田溫華的理由是不想讓山鹿集團損失太大。
山鹿集團開始向供銷商下發召回通知,開始從消費者和供銷商手中通過調換的形式回收問題最嚴重的的奶粉產品。
與此同時,面對受害家長和記者的質疑,山鹿相關人士還堅定地表示,產品完全合格,管理層更是嚴禁透露已經知曉的真相。
……
而在新西蘭,恒天然CEO安德魯·費里爾在聽完山鹿集團相關的匯報后,一臉的陰沉。
恒天然幾經選擇,才選定山鹿集團作為合作伙伴,意圖分享中國乳業整合后的勝利果實。
如今看來,山鹿集團出了這么大的幺蛾子,別說分享勝利果實了,投資不全部打水漂就不錯了。
同樣作為乳業巨頭,安德魯·費里爾太清楚產品出現安全問題會對企業造成多大的打擊。
最關鍵的是,山鹿集團的一系列應對,在安德魯·費里爾看來,簡直是拙劣不堪。
如果是主動承擔責任,坦然公布真相還好;但山鹿的一味的掩蓋事實,簡直是一步錯步步錯。
這種時候,安德魯·費里爾已經顧不上恒天然在山鹿集團的投資了。因為他從這個危機中同樣看到了機會。
中國乳業出現了這么大的事故,想全部掩蓋下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一旦被揭穿,必然會導致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洋奶粉”的機會就來了。
恒天然對中國市場簡直是欲罷不能,可不能在這場事故中被抹黑了形象。
考慮清楚后,安德魯·費里爾叫來公關經理:“山鹿集團已經不值得拯救了,但我們恒天然可以通過自曝家丑在中國留下透明的形象。你去向我們的政府告知情況,就說我們與山鹿溝通無果,為了中國消費者的權益,希望我們的政府能直接跟中方政府溝通,揭發這個事故。”
“……好!”
山鹿集團根本想不到,他們還在垂死掙扎的同時,最大的合作者,正謀算著從背后捅來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