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時,不少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任已經在一**的打擊中消耗殆盡了。
后世,《食品安全法》的誕生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組建,被譽為中國食品安全治理歷史上的兩大“里程碑”。
很多人不知道,毒奶事件爆發的十年后,中國乳制品的監管力度是全世界最嚴格的,政府對企業的硬件要求、人員要求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每一個嬰幼兒乳品加工企業都相當于一個小的國家檢測機構。
當其時,嬰幼兒乳粉已經是中國最安全的食品,中國乳企可以自豪地說:我們通過了全世界最嚴格的監管體系的考驗,我們能夠讓中國孩子喝上放心、安全、優質的乳粉——可惜消費者心中三聚氰胺的陰影長期揮之不去,國產奶粉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中。
信任重建不易,能少走點彎路就盡量避免吧。齊政這樣尋思著。
其他人也各抒己見,在座的都是行業精英,提供的建議或多或少都有參考價值,綜合起來,就是嘉谷乳業推動行業變革的思路了。
……
在國家舉行的“食品安全監管意見征求座談會”上,各方業內人士齊聚一堂,為國家食品安全監管變革出謀劃策,針對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制度“痼疾”進行集中整治。
座談會上,大家對制定國內第一部《食品安全法》、監管部門必須對食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檢、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采取最為嚴格的監管等基本達成了共識。
而對于嘉谷乳業提出的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實行統一監管也大都表示贊同。
但對于提高乳制品行業準入門檻、提高行業標準以推動產業升級就各執一詞了。
任何變革都是艱難的。
提高標準大家都贊同,但是提高到什么程度就事關各方利益,沒有那么容易達成一致了。
這種時候,作為行業典范的嘉谷乳業站出來了:“嘉谷乳業愿意作為試水者和先行者,為行業升級提供借鑒。”
“我們將推行‘三線質量管控’,在國家標準線之上制定了企業標準線,提升了50%的標準;在企業標準線之上,又設置了內控線,比企業標準線還要高20%。只要低于企業標準線,整個批次的產品就全部不允許出廠。”
“同時,我們將在明年年底完成乳制品電子信息追溯系統建設,促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
監管部門領導一臉贊賞,但不少的乳企代表臉都黑了。
看著態度積極的楊業,他們瘋狂地腹誹:“MMP,你丫的將標桿定得這么高,這不是在為難我胖虎嗎?”
楊業面不改色。
集團已經達成共識,三聚氰胺事件將觸發國內乳業的深刻變革。上至國家安全法規、中到企業戰略調整、下至終端產品和普通消費者,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誰能先行一步,誰將能在行業復蘇中占據優勢。
反正嘉谷乳業一貫采取高標準,這本來也是未來的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