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食品安全法》的草案很快出爐,并進入修訂階段。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組建由于涉及多個部門的職能,效率不高,但國家無疑是認可這個建議的,雖然緩慢但在不斷推進相關準備工作。
而除了出臺相關的監管法規以外,國家還同時發布了由13家部委聯合推出的《奶業整頓和振興綱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扶持受到重創的中國乳業。
在政策的帶動下,乳業巨頭們開始了“乳業復興運動”。
毒奶事件將山鹿從中國乳業版圖上徹底摘除,也引發了舊有乳業競爭格局的大地震。
卷入事件中的乳企,因部分產品召回及退貨、信任受損對銷售的影響,包括伊力、猛牛、圣元在內的企業都遭遇了業績危機。
畢竟,乳企像自來水必須流的公司,一刻也不能停。賣酒還好,賣不了可以放幾天;地產放幾天也沒有事,巧克力稍微快一點,也不至于一天也不行。牛奶就是24小時不停周轉的企業——牛得擠奶啊,這些牛奶兩天不用就壞了,一旦有銷售的阻滯或者品牌受到影響,全線會混亂的。
嘉谷乳業雖然在這次事件中一飛沖天,將成為今年中國乳業新的王者。
但楊業絲毫不敢小覷伊力和猛牛兩家乳業雙強。
不用齊政提醒,楊業就意識到,經過毒奶事件打擊后的伊力和猛牛,元氣恢復之快可能超乎想象。
“其實對于猛牛我還不是很擔心!”楊業在年中總結會上如是說道。
猛牛這匹黑馬一黑到底,持續創造奇跡,老牛同志用了7年時間,讓猛牛的銷售額從1999年的僅4000萬元在去年超過了100億元,甚至今年打算沖擊200億元的高度,超越伊力。可惜,三聚氰胺事件讓猛牛的“火箭速度”戛然而止。
卷入三聚氰胺事件對猛牛的品牌和形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如果說猛牛前期的成功,得益于它的道德營銷(愛國,探月工程等)以及老牛同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出現安全問題以后,猛牛反而成為乳企中品牌形象摔得最狠的一家企業。
面對突如其來的行業風險,猛牛一直以“火箭速度”發展的缺點暴露無遺:發展時間過短,發展速度過快,底蘊終究不夠深厚,現金流面臨斷裂的危險。
楊業分析道:“事件爆發后,猛牛股價隨即大跌,猛牛今年的資金缺口預計達到二十億元以上。”
“最明顯的對比是,事件爆發之后,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所有產品都必須下架銷毀處理,損失不可避免,但在損失承擔上,猛牛和伊力的策略卻不一致。猛牛要求自己的經銷商責任共當,損失資金五五開,導致很多經銷商資金周轉不開,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伊力選擇全額承擔損失,這種做法贏得了很多經銷商的口碑,與猛牛一對比,很好地樹立了正面的形象。可以預計,當國內乳業開始復蘇的時候,有多少經銷商會倒戈伊力。”
“說到底,還不是有錢和沒錢的區別?”
好吧,齊政更不擔心猛牛了,后面都要賣身了,還有什么好說的。
齊政問道:“伊力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