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最先進的設備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專家團首先確認了獨立的深層地下水系的存在。
但這只是最基礎的勘探,想要修建一個大型水庫,起碼還要確定深層水系水資源總量以及年出水量;還有更加復雜的對上地殼水層的影響以及對生態的影響評估等等。
但初期的結果就已經讓專家們深受鼓舞了。
帶隊的國土資源部領導都感慨道:“山川秀美,關鍵在水。有水一片綠洲,無水一片黃。不管水庫修不修,嘉谷的發現都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水文地質觀念,為重新認識西北地區地下水資源狀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齊政只能“呵呵”了,好想來一句——這還真的是個例,千萬別當真了哇!
專家團陷入了更加緊張的勘探論證中。而雖然還沒有定論,齊政也知道,對在此地興修水庫的提議,專家團里有“修”與“不修”兩種激烈的爭論;而對于改造沙漠,更是莫衷一是。
齊政找最熟悉的袁院士打探消息。
“爭論是挺激烈的!”袁院士直言不諱地說道。
“有人說要吸取洪崖水庫的教訓——在沙漠地區興修水庫,容易抬高庫區地下水,使表層水因強烈的蒸發導致土壤鹽堿化。而且水庫本身是淤積重、面積大、蒸發量大,違背了干旱地區的人水和諧。”
洪崖水庫修建在沙漠中,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庫,被譽為“瀚海明珠”。
但它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補水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導致了這一地區的沙漠化,最終使得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會合,并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綠洲逼近。
“當然,贊同修建水庫改變西北生態環境的人更多。在西北人的心中,沒有比水更重要的了。事實證明,水資源密切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
得黃河之利,寧夏引黃灌區稻香魚肥,瓜果飄香,旱澇無虞,鄉富民安,成為著名的“塞上江南”;疆省的亞爾村,一口流淌了200多年的坎兒井,使這個村子生機勃勃。葡萄架上掛滿了葡萄,村子里商客云集,生意興隆;肅省的月牙泉,以其獨特的沙山環泉、泉映沙山的自然景觀而成為塞外風光一絕……
“最關鍵是,水去沙來,我國北方的第一道生態防線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式。西北地區的水源短缺,不僅對本地造成了影響,其危害還波及到了更廣闊的地區。比如北方的沙塵暴天氣。治理西北生態刻不容緩。”
袁院士頓了頓,繼續說道:“至于改造沙漠……也有些人認為,沙地與沙漠不同,沙地主要是人為造成的,可以治理;沙漠是地質時代形成的,理論上不能治理,地下幾百米深都是沙子,你怎么讓它消失?無論你怎么植樹種草,都只是暫時覆蓋,氣候干燥寒冷,草木枯死,大風一起,沙丘又開始移動。所以他們說沙漠只能治理,控制沙害;無法通過改造消失……”
齊政:“……”
袁院士最后淡定地說道:“其實吧,我覺得不管怎么爭論,最終還是看水資源勘探的結果,還有就是實踐了,實踐出真知嘛。”
……行吧,您老說的最有道理。
專家團應該也是這樣認為。剛好,嘉谷在離“湖”稍遠一點的地方,又打了一口井。同樣是正好打在“地下河道”分出的另一條“支流”上——可以讓他們有更充分的勘查數據。
井口打通,驚人的一幕發生了,清澈的地下水沖天而起,仿佛一道高壓水炮。
專家團眼都直了!
袁院士瞇眼看著水柱,喃喃自語道:“這顆真·瀚海明珠是跑不掉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