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技術有物資,王昱業底氣十足,主動籌謀起加大對沙漠的開發力度。
而另一邊,即使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辦,國家領導層也被嘉谷聯合中科院遞交的提案《關于修建水庫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生態環境的設想》給吸引了注意力。
如果提案所言不虛,那將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轉折點,甚至關系到國計民生。
不過,所有設想的關鍵點都在于所謂的與貝加爾湖連通的龐大地下水層。
對于這么一個宏偉的計劃來說,區區袁院士和陳建章等人的判斷不足以作為可信的依據。所以,國家派出了一支由地質學家、生態學家、地球物理學家組成的豪華專家團奔赴阿拉鄯盟實地勘探論證。
專家團由國土資源局一位主要領導帶隊,齊政在得到消息后也趕到了沙漠出水點。
當專家團乘坐直升機靠近沙漠出水點的時候,隊伍中有人一陣驚呼。
沙漠里的天空異常蔚藍,當純凈的天色倒映在更純凈的湖水里,藍得勾魂攝魄。遠遠望去,無數沙丘手手相連、層層相疊,其間點綴著一大片綠色,仿佛構成了一大塊圖案復雜的襯布,而這塊金黃色襯布上所托舉的,則是一塊橢圓形的藍色寶石。
齊政和一直留在這邊研究的袁院士迎接專家團的到來。
“老袁,我看這湖跟資料上有差距啊,似乎更大了?”專家團中有袁院士的熟人,開門見山問道。
袁院士和齊政相視一笑:“后面又打了兩口井,出水量更大了。”
“單井日出水量是多少?”又有人問道。
袁院士呵呵一笑:“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截止目前為止,最大一口井單井日出水量達到近5萬立方米!”
“多少?老袁你多說了一位數吧?”
袁院士無奈搖頭道:“其實吧,井只是一個叫法而已,我覺得用泉眼來形容更合適。下面就像是一個加壓的水泵,只要打通了水層,地下水直接噴涌而出,而且都是可直接飲用的地下水……等你們實地勘探就知道了。”
“……”
消息太驚人了,以至于一時沒人發聲。
尤其是長期從事地下水研究的一些老院士、老專家,徹底被引起了好奇心,甚至不等安置好,就帶著先進的儀器設備開展勘探工作。
國家出手,自然不凡。
專家團不但運用起了遙感技術,還帶來了引進的“EH-4電導率成像系統”和目前國際上唯一直接找水方法“核磁共振法”等物探技術方法,至于像同位素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更是不值一提。
齊政淡定自若。
不就是從貝加爾湖而來的水源嗎?又不是沒有類似的情況。
巴丹吉林的沙子為什么含有水分?降水稀少的沙漠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海子?
專家研究發現,祁連山的雪融化后,通過地下深處的斷層(即地質上著名的阿爾金斷裂帶)源源不斷地進入沙漠。也就是說,500公里外的祁連山冰川積雪融水是巴丹吉林沙漠之水的發源地,在地下1萬米深處,兩者靠一條隱蔽的地下河一脈相承。
同理,通往貝加爾湖的地下河不過更加深,更加隱蔽而已。
西北地區幅員遼闊,水文地質條件本就十分復雜,地下水資源勘查研究程度總體較低。不知道還有多少新的含水類型和富水地段有待研究和探索,不就是深層水系嗎?反正還有陳教授的深循環理論可以解釋,根本不會有人懷疑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