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駱駝是專門引進的,那么隨著改造沙區生態的改善,更多的“不速之客”讓治沙團隊哭笑不得。
沙漠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所在。
在嘉谷沒有開發前,此地別說是成群的動物了,連一只螞蟻都很難在這個地方看到,甚至有成片的蟲子被曬死在沙漠中。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就是最好的形容。
但沙子里好像埋藏了無數生命的種子,只等水源一滋潤,就紛紛冒出頭來。
在地下水噴涌而出形成的湖邊,蚊子不知從什么地方繁殖起來,一群一群的,喜歡飛進帳篷里,迅速在人們的胳膊上、臉上咬出包來。
帳篷里的蚊子容易撲殺,但外面的蚊子群不好惹。幾天下來,所有治沙人都有經驗了,在營地外面即使再熱都要穿著厚厚的長袖,出門帶著防蚊帽,儼然一副“沙漠游俠”的樣子。
這還只是生活上的影響。
隨著植樹種草的鋪開,幾場大雨過后,成片的草場上,無論是外來作物紫云英、巨菌草,還是沙柳、花棒、楊柴等本地沙生植物,長勢正旺,植被下面的一個個麥草方格還清晰可見。
就像駱駝一樣,在沙漠里,很多動物有草就能活,沒草就等死,就這么簡單。
漸漸草甸長好了,野生動物也多了。
黃羊、野兔等野生動物,曾是這里的主人,在水源和新鮮牧草的召喚下,也紛紛回來了。
更多遷徙的候鳥也路過歇腳,珍稀的白天鵝、黃白鴨、麻鴨等成群隊棲息于此,覓食生息。
某天,天空中甚至出現了草原雕的身影。
以前騰格里沙漠里常見的草原雕,是嚙齒類動物黃鼠、沙鼠的天敵,人們為了獲得它的翅骨來制作旱煙管,一只只死在了獵人的槍口之下。即使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沙漠的天空里仍然能見到一群一群的雄鷹在飛翔,時而俯沖地面,捕捉老鼠,時刻保護梭梭林不受沙鼠的侵害。但到今天已很難看到它們的身影!
想不到幸存者也被這片“綠洲”吸引了過來。
草原雕的出現,一時使得棲息的鳥群炸開了鍋,還造成了“誤傷”。
為此,營地還設置了一間野生動物救護室。里面正養著兩只受傷的大天鵝,再過幾天,就可以放飛了。
雖然各種生命的增加讓沙區更加生機勃勃,但對于治沙團隊來說,也不見得全是好事。
這些“不速之客”可不懂得什么叫客氣,有新鮮的草,有鮮嫩的樹苗,吃得優哉游哉。
沙漠里種草種樹可不是終點,后續如果沒有看管養護,新種的樹苗不用多久就會被啃光,那就徹底白忙活了。
百萬畝沙區的范圍太廣了,除了有部分植被有圍欄保護著,更多的還是要人力看管。
于是,在野生動物回歸后,樹種下了,種樹團隊也要調整作息,跟著羊“走”:每天日頭一落就進林地“值班”,保護樹苗不被羊啃食,夜里12點再爬進沙窩休息。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晚上也好像有野生動物過來圍著帳篷找吃的,因為早上在帳篷四周有發現動物的腳印,不過都是小型動物,帳篷里還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