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朝是嘉谷國際商貿的副總之一,負責公司生鮮的采購運輸配送業務。
他看著紅彤彤的不斷被送入冷庫的蘋果,喜上眉梢。
和時令水果不同,蘋果是名副其實的大宗商品,它也有著更復雜、多向的流通,銷售周期更長。
但蘋果同樣存在著與其他水果甚至農產品一樣的通病——上中下游的利益分配嚴重不均衡,最上游的農戶飽受“生產之痛”。
承擔最關鍵角色的農戶生產者們,卻在利益分配上處于極度弱勢的地位,在整個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占比不到10%。更為可怕的一點是,這種長期存在的畸形利益分配關系問題,對于陳琦這種以種植蘋果為生的大批農戶來說,是無解的。
但這種無解的狀況,隨著嘉谷國際商貿的發展壯大和積極介入,迎刃而解。
農產品區別于工業產品的最大特征是鮮活性,保鮮儲藏不僅技術上困難,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儲藏環節損失不是一個小數字。
至于最慘的情形就是賣不出去了,對于工業品而言,市場不好,大不了減價處理;可農產品一旦過剩起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爛在庫里、爛在地里,因為遠距離運輸,運費都比農產品貴。
但對于嘉谷商貿來說,針對前者有初具規模的冷鏈物流網絡,針對后者有集團戰略投資的永惠生鮮超市和社區生鮮超市。
目前,嘉谷商貿在國內已經設有十余個大型冷庫中心,擁有70萬噸的冷庫容量。在國內冷鏈物流企業中,以絕對優勢占據第一位。
永惠生鮮超市得到嘉谷集團的戰略投資后,依靠嘉谷商貿的供應物流鏈布局,更是實現了大跨步發展,不僅早早走出了岷省,甚至進駐了首都,目前全國門店數量超過了100家。社區生鮮超市門店數也達到了60家。
因此從去年開始,嘉谷商貿開始啟動將消費端“最后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極致精簡供應鏈的計劃。
今年,嘉谷商貿繼續深入推進訂單農業模式,以消除農產品種植生產端的不確定性,幫助小規模、離散化種植生產的農民更平穩對接大市場。
就目前來看,砍掉了中間商,農戶受益,嘉谷商貿受益,商超也受益,連消費者都受益——永惠超市的生鮮產品得益于大規模的采購和冷鏈儲存運輸,價格甚至能做到比菜市場還低。
而嘉谷商貿的低溫倉儲、運輸配送業務的毛利率高達60%——國內冷鏈物流行業起步晚,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使得冷庫需求持續擴大,供不應求導致嘉谷商貿議價能力極強;而且冷庫運營屬于重資產行業,在發展初期區域性壟斷特征明顯。
簡單來說就是人無我有。
但只要一回想起嘉谷商貿對建設冷鏈物流的投入,鄧朝都覺得牙疼——也就是背靠嘉谷集團,錢多,能安下心來做好十年不掙錢的準備,放長線吊大魚,嘉谷商貿的冷鏈物流才有今天的規模。
別多想,即使有這樣的規模,嘉谷商貿還是虧損的——投入太大了。
而且因為在冷鏈物流上投入太大,導致在常規物流倉儲方面反而落后了——譬如糧食,常規物流就足夠用了。
但繼續自建常規物流倉儲的話,也太費時費力了,還不如收購整合市場上的同類企業——不像冷鏈物流,國內在常規物流倉儲上發展還是很快的。
剛這樣想著,他就接到了上頭老大鐘華志的電話:“老鄧,快回來商量怎樣吃狗大戶。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了,集團在美國發了大財,我們有機會通過在危機中大筆買入便宜資產而補齊短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