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次貸危機擴大至其他領域,對于經濟的影響是超乎想象的。
整個資本融資市場幾乎是一夜之間停止了,銀行普遍選擇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顯出流動性不足危機。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很難借到錢了。
這對不少企業的經營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
要知道,即使是很多大型公司,在短期需要資金,如發工資日期的大額支出時,都會用一些短期融資工具獲得現金——現在通過這些渠道都融不到錢了,這些公司經營就陷入了停滯甚至破產。
但另一方面,“危機即機遇”。
就像巴菲特最喜歡在危機后大筆買入便宜資產從而大獲其利,擁有雄厚資本勢力的企業,也擅長在經濟蕭條的特定時期,抓住機會,進行兼并收購,加速擴張。
這樣的天賜良機,怎么可能少得了嘉谷呢?
可以說,嘉谷對次貸危機謀劃已久,不僅體現在步步走在危機前面而大發橫財的刺客對沖基金,還體現在對收購目標的追蹤研究。
刺客對沖基金還在使勁地薅羊毛,資產規模有望突破百億美元;而另一方面,嘉谷開發沙漠的投入遠低于預期,集團可動用的資金更豐厚了。
這次磨刀霍霍的,是一直隱在嘉谷體系背后的嘉谷國際商貿。
“海外租地或買地,如果不控制物流,成本依舊比不過跨國糧商。我們只有在全球都建立了自己的糧食收購和倉儲物流體系,不僅能買到糧食,也能運出去,從而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糧食的跨國流動,才能說達到了國際糧商的標準。”
在嘉谷高層的收購戰略探討會上,多年的謀劃一朝拉開帷幕,鐘華志意氣風發。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吃,嘉谷國際首先是要構建好在國內的倉儲物流體系。而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
什么是物流地產?這是工業地產范疇下的一個特殊領域,也是市場化分工趨勢下的眾多產物之一。通過建設物流設施和提供專業的物業管理服務,可使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不必投入很大的資金用于設施建設上,專心致志地做好主業。
在這個年代,現代物流概念都尚未深入人心,地產概念則僅僅局限于住宅和商鋪,這兩個詞安在一起究竟是怎樣一種景象,國人多沒聽說過。
而為我國帶來“物流地產”概念的,正是美國的普洛斯公司。
三年前,普洛斯就進入了嘉谷國際的眼簾,受其委托,此后嘉谷戰略部一直盯著其在國內的飛速擴張,并且每月出一份動態報告。
“2003年,普洛斯選擇進入我國,并落地我國經濟最發達、外資企業最多、國際貿易最繁榮,更擁有全球第一大港口,對現代化物流倉儲設施的需求也最強烈的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