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糖收購角力一時出現了微妙的平衡,種植農股東支持嘉谷國際而CSR董事會支持豐益國際。
豐益國際頗有點騎虎難下。
嘉谷國際緊跟報價,在資金上拉不開差距;而嘉谷國際走的“農民路線”,豐益國際不愿拾人牙慧也沒有這樣的耐心對待糖農——習慣了西裝革履、杯紅酒綠中與上層人士達成交易,對于跟底層的“泥腿子”打交道實在是太為難他們了。
豐益國際事先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并購大業會被一群草根的“烏合之眾”所阻擋。
而隨著團結在嘉谷國際周圍的糖農越來越多,嘉谷國際獲得的支持不可同日而語。
王昱業趁熱打鐵,緊鑼密鼓地拜訪澳大利亞農業、食品及林業部部長,為了收購CSR糖業而“拉票”,尋求各方支持。
嘉谷國際對這次并購是全力以赴,雖然在海外并購中的經驗尚缺乏,但意向堅決且執行力極強,且在競爭預案的布置和對競爭對手的了解上做得極其到位。
再加上王昱業有著清醒的認識——實際上在很多國際性并購中,成交價格并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尤其是在雙方報價不分上下的時候。
品牌保護、本地化就業等細節性談判內容,以及收購方在國際化市場上的能力和相關的政府政策態度,才是決定收購是否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
雖然論國際化程度,豐益國際作為跨國企業,在國際并購方面的體系已經成熟,占據著相當的優勢。
但王昱業通過保證本土糖農的利益,爭取到廣大糖農的支持,又扳回了一局。
其后王昱業在與澳大利亞官員的接觸中,敏銳地察覺到一個關鍵點:澳大利亞政府對此次收購會影響澳糖業定價的擔心——CSR糖業在澳大利亞的市場占有率達50%左右,對糖業定價起著決定作用。
他當機立斷,仿效島國企業采取“割據”原則,不干涉海外企業管理層價格決定的經驗,強調嘉谷國際會繼續支持CSR糖業現行做法,包括完全遵守現行甘蔗供應協議以及原糖銷售協議,在加工的下一環節出口貿易也沿用過去糖農熟悉的公司。
這一點恰恰是豐益國際很難承諾的,因為其正在布局進軍食品和飲料配料行業,對糖的需求不言而喻,一旦成功收購后,出口貿易結構必然會做調整。
反而是嘉谷國際輕車上陣,可以接受CSR糖業已經形成的成熟銷售渠道,耐心地等到完全掌控局面后,再作調整。
隨著時間的推移,優勢逐漸向嘉谷國際傾斜。
在新一輪報價中,嘉谷國際以17.8億澳元的要約報價,獲得了CSR集團董事會以及糖農股東投票的一致贊成,終于在與豐益國際的角力中脫穎而出。
上述交易尚需獲得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新西蘭海外投資辦公室以及中國商務部等部門的審批,但無論從CSR的角度,還是從豐益國際的角度,雙方繼續談判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豐益國際出局了!
……
消息傳回,嘉谷管理層大喜。
了解了整個收購過程的齊政親自給王昱業發來賀電:“幸而有你出馬,一舉為我們打通了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