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谷總部,一切繁忙而有序地運轉著。
嘉谷內部的裝修風格與一般國內企業一板一眼的樣式截然不同,簡潔而富有人情味兒。在各個獨立的工作區域內,員工們在輕松的氣氛中保持著適度的緊張。
直至被帶到齊政面前,陳劍平都還有些懵,他就這樣加入了嘉谷?
面對據說是親自點將的齊政,陳劍平一直憋著的疑問脫口而出:“齊總為何這么看好我?”
齊政呵呵一笑:“大概是因為,我看到了你的潛力吧!”
陳劍平一臉懵逼。
齊政含笑道:“我知道你在英糖預測了來年的糖價,雖然與大眾預測不一致,但我認為你是對的。”
底氣不足的陳劍平得到齊老板的認可,雙眸瞬間發亮,談不上“士為知己者死”,但確實有種得到賞識的感激。
齊政又勉勵一番陳劍平后,才讓人把他帶去金融風險部。
看著陳劍平的背影,齊政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記憶中,陳劍平的名字,在圈內真正響亮起來就是因為這次在英糖準確預測了糖價。
桂省甘蔗實際準確產量在來年的5月份揭開,最后是764萬噸——與陳劍平的預測相差無幾。
一戰成名后,國糧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其后,他在白糖期貨市場上闖下了赫赫名聲。
齊政之所以聽說過他的事跡,是因為前世有一位朋友頭鐵要轉業期貨,就拿陳劍平的事跡舉例子——論外行在期貨市場的逆襲!
不管怎么說,陳劍平在白糖期貨上的天賦是顯而易見的,也是齊政能在國內找到的滿足嘉谷白糖期貨業務所需的最佳人才。
……
在嘉谷總部西側辦公樓三樓的金融風險區,周覓帶著陳劍平了解嘉谷的大豆期貨風險部。
周覓對陳劍平很是好奇,看上去也不像什么驚才絕艷之輩,交談中他也坦言沒有什么期貨交易經驗,這就是**oss屬意的白糖期貨風險部的候選負責人?
不過想想**oss的看人眼光,號稱“慧眼識珠”,又不敢小看陳劍平,大概是有什么他沒有注意到的優點吧?
因為陳劍平很有可能會負責組建白糖期貨風險部,因此周覓詳細向他介紹了大豆期貨風險部。
“以前,逢低做多是大豆現貨企業普遍的經營方式,這種生意模式一直持續到2004年遭到重大挫折。當時我國爆發大豆危機:前期大豆市場價格一路上漲,企業大量囤貨,后來市場暴跌,幾乎所有相關企業都虧了大錢。至此之后,企業才開始逐步重視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期貨人才的培養。”
“我也是那個時候加入了嘉谷集團。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我親眼目睹嘉谷在國內期貨市場的持倉規模增長到最初的30多倍,成交量則增長了上百倍。”
“像我們嘉谷這樣的企業,投資規模很大,這么大的固定資產投資,我們絕不會以激進的方式對待,因為我們不是基金。我們的職責是通過套期保值獲得穩定的收益。”周覓頗有些驕傲地說道。
陳劍平理解地點點頭。
雖然沒有實際操作,但他對期貨保值是不陌生的。
期貨保值簡單來說,是在買進(或賣出)現貨的同時,在期貨交易所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交易合同作為保值。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