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通過一系列的綠化措施,昔日光禿禿的石頭山和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變得郁郁蔥蔥,綠意盎然。
一臺臺風機聳立后,很好地融入到這樣的景觀中,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風電場目前的發電規模有多大?”薛濤停下腳步,一片大風機出現在他們面前,抬頭,三只大葉片呼呼地轉著,辛勤地捕捉著從此經過的風,將大自然賜予的清潔能源輸入電網。
魏明介紹道:“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裝機容量3.72萬千瓦,由28臺風力發電機組和附屬設備組成,預計年發電量達到1.5億度。”
可謂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面對著海拔高、氣溫以及風沙撲面的惡劣自然條件,在建設方和整機方的緊密配合下,這座風電場的一期工程實際建設周期只用了不到6個月的時間。
并網發電后,嘉谷沙漠開發團隊都十分興奮,終于用上了清潔安靜的綠色能源,不用聽著“轟轟”的柴油發電機了。
薛濤聞言,則是眼神一凝:“發電量有這么高?”
年發電量達到1.5億度,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5萬噸,減少煙塵約0.0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萬噸!
別看他是總工程師,來之前他就對風力發電做了很詳細的了解。如果他沒有理解錯的話,這個數據,意味著嘉谷風電場的風力資源稟賦之高、利用程度之充分,絕對出乎了水庫工程論證小組的意料。
魏明帶著他們來到風電場中控室,給他們看了一組有趣的數據:“按照風電場建設方的測量數據以及風電場投入運營以來的表現,我們預計風電場的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時數會超過7000小時,機組的可利用率均在99%以上……”
薛濤微微瞪大了眼睛,好想來一句,你是開玩笑嗎?
這么說吧,據能源局權威統計,我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才1742小時。聽說過三北地區的風電場年平均利用小時數有達到4般的存在了。
但現在,7000小時?絕無僅有?不可思議?
這個數據太搶眼了!
在場專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看過相關的運營數據后,又不得不承認,貌似,大概,這真的能達到這個數據?
太驚人了!可以肯定的是,以后開發的風電場的利用小時數,不要說超越嘉谷這個風電場了,哪怕是接近都難度極大。
這也徹底激起了薛濤濃厚的興趣:“嘉谷是怎么做到的?”
曾協助建立風電場的魏明微微一笑:“優質的風資源稟賦、科學的測風選址、優秀的設備選型、精細的智能化運維……才成就了這個風電場的王者風范!”
如果齊政在這,會在心里默默加一句,還要加上我齊某人的“控風”操作!
但薛濤哈哈大笑:“說得好!我看,這就是名副其實的風機之王了!”
他走出中控室極目遠眺,只見一個個大風車占領著一處處高地,于大漠間訴說著綠色夢想的故事。近觀風電塔筒約70米高,葉片約40米長,呼呼地轉動著,源源不斷地將綠色電力輸送至電網。
而嘉谷還將繼續擴建風電場,這必將為“兩漠水庫”的修建貢獻著巨大的力量。能大大解決能源問題,作為總工程師,再也沒有比這更讓他開心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