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漠水庫工程論證小組對嘉谷大漠風電場的評價極高。
除去風場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帶來經濟發展外,僅這個風電場本身,每年平均凈創造社會財富即達數千萬元。
但對于嘉谷的另一個創舉——圍繞著水庫點治理開發的上百萬畝“綠洲”,就褒貶不一了。
小組中,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專家朱振伏一直參與庫布齊沙漠的治理,在他看來,嘉谷對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開發是不合理的。
在交流會上,他對嘉谷的雄心表示質疑:“以我的經驗,只有人為導致的沙漠化地區,才值得進行生態修復,比如庫布齊沙漠。在氣候變遷歷史中,庫布其沙漠化僅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曇花一現。只要不過度開發,從歷史長周期看,庫布其沙漠也會緩慢恢復為草原的。”
“但這兩大沙漠不一樣,它們本就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就像是一個加濕器,沒了沙漠,水循環該如何維持?”
“因此在兩漠水庫周邊構造綠化‘長城’,用綠化帶對沙漠邊緣進行鎖邊,使水庫免受風沙侵襲,就足夠了。而不是直接將沙漠全部變為綠洲,甚至開發農業……”
事實上,朱振伏很懷疑,在沙漠里,縱然有水,真的能成為農業的樂土嗎?或者說,就算有一時的成效,又能持續多久呢?
不要舉例說以色列,事實上,以色列的沙漠農業并非萬無一失。
以色列國內目前出現了新的荒漠化的危險信號,使用處理過的污水作為農業灌溉用水的區域不斷擴大,但這些處理過的污水沒有經過淡化處理,有出現大面積鹽堿化的危險;在干旱地區和超干旱地區過量的公路建設和公路使用,導致附近地區植被減少,土壤退化。這些信號已經開始受到有關專家的關注。
支持嘉谷開發沙漠的專家們也大有人在。
但魏明也不是吃素的,事實上,在這近一年里,他聽多了對嘉谷開發阿拉鄯盟兩大沙漠的質疑聲音。
“你們知道嗎?兩漠水庫工程,讓我想起了美國的中央谷地工程和加州水利工程。”
“在歷史上,加州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嚴重缺水,除緊靠海岸的極狹窄的小片地區,整體來說完全是沙漠性氣候,全年下雨的時間屈指可數。在這些地區,如沒有人工灌溉,所有的農作物都將絕收。事實上,據我所知,目前加州中部和南部凡是人工灌溉沒有覆蓋到的地段,幾乎全都沙漠化了。”
這不就是類似于本地嗎?
“但中央谷地工程和加州水利工程這兩大輸水工程,改變了一切。前者把圣華金谷地從不毛沙漠變成了全美最重要的農業中心,這項驚人的偉大工程建設甚至被稱為‘地表上最重大的人為改造’;后者則不但讓洛杉磯和以東的包括河濱、安大略等地適合人居,而且變成了全美第二大都會。”
“今天的加州,人口已居全美各州之冠,更成為農業生產的陽光土地——加州的水果、農產品和副食品為全美最豐富、價錢最便宜。”
“有了兩漠水庫,誰又敢說,擁有兩大沙漠的阿拉善盟,不能成為我們的加州呢?”
說到這,魏明瞥了朱振伏一眼,淡淡補充道:“更何況,我們對沙漠的治理開發,改變了局部區域的氣候……”
“這不可能!”朱振伏脫口而出反駁道。
“哪怕是靠近黃河水域的庫布齊沙漠,蒸發的水汽極易就被帶至下風方向,因此黃河水蒸發對該地區降雨的貢獻不大……”
簡而言之,在西北,本地水汽蒸騰只會加劇水資源的消耗,對降水影響不大,降水水汽只會來自太平洋或俄羅斯;嘉谷的沙漠開發又怎么可能改變本地氣候呢?即使是局部區域的氣候。
面對眾專家狐疑的眼光,魏明不慌不忙,攤手笑道:“眼見為實嘍……”
……
駐扎在嘉谷治理開發出來的“綠洲”,朱振伏等人很快就“眼見為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