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嘗世界頂級豬肉的丁三石不相信,還有比嘉谷花豬豬肉更好吃的豬肉了。
毫不夸張地說,這豬肉放出去,絕對是世界頂級餐廳和頂級大廚最青睞的肉品食材之一。
因此他心情很是復雜,一邊是被炸裂的美味沖擊著味蕾,一邊是懷疑人生——我還要養豬嗎?有嘉谷的珠玉在前,我養得再好還能比得上嘉谷花豬嗎?但是不養的話,會被嘲笑死的。
丁三石略顯郁悶地問齊政:“嘉谷黑豬和花豬,計劃上市了嗎?”
齊政搖搖頭:“生產群存欄種豬不足,目前還沒有計劃上市。起碼還要一兩年,才能全面上市。”
屆時,嘉谷豬肉將形成三個主要產品體系:經過改良的商品洋豬作為普通產品;嘉谷黑豬作為中高端產品;嘉谷花豬作為世界頂級產品——說實話,就這品質,齊政敢開出每公斤上千元的售價,這還僅僅是針對國內。
島國的鹿兒島黑豬都能開出每公斤10000日元(約等于六百多元人民幣)的高價,品質更優的嘉谷花豬豈能落于其后?
不要懷疑市場,有錢人的快樂你永遠也想不到。
丁三石也贊同這一點,又好吃又有保健功能,絕對是最怕死的有錢人的第一選擇——就像嘉谷的仙茗大米。
而說起這個話題,丁三石一直有個疑問終于問出口了:“嘉谷出產的‘普通’豬肉,堪比一般的土豬肉了,卻只比普通豬肉稍貴,這樣不虧本嗎?”
從頭到尾參觀了嘉谷養豬場,丁三石對于嘉谷農牧能將商品洋豬養出土豬風味已經有了猜想——嘉谷農牧自己配置飼料,玉米、豆粕當然還是主要原料,但粗纖維食物如牧草則放得比較多,加上不打藥,用中草藥防疫,養殖環境好,對豬的心理健康極為重視,品質不一般也就理所當然了。
但正是因為如此,高逼格的現代設施和技術,規范的飼養,優良的環境,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投資有多大了。
在他的計算中,按照嘉谷這樣的養殖模式,每10萬頭豬投資額絕對超過1億元,再加上節節上漲的飼料和人工成本,哪怕他是個大富豪也嫌貴。
那么問題來了,這樣的重資產,養出的豬肉也更勝一籌,為什么價格要做得這么低呢?
這其實也是行業內很多人的疑惑。在他們看來,嘉谷農牧這樣的養豬模式,成本必然是低不了的,但嘉谷豬肉這樣的售價,分明是打腫臉充胖子,用虧損來換取市場份額。
這也是很多人覺得嘉谷農牧這樣養豬“華而不實”、“難以持久”的原因,如果不是背靠嘉谷集團,估計早就撐不下去了。
……
但齊政一臉輕松地笑了。
“丁總,你應該知道PSY和料肉比吧?”
丁三石點點頭,惡補了一通養豬知識后,他對這兩個衡量養豬效益的詞語并不陌生——PSY即每頭母豬每年能夠提供斷奶仔豬的數量,料肉比即幾斤飼料能夠產生一斤豬肉。
“業內很多人都知道,溫氏養豬的PSY和料肉比在國內首屈一指,甚至有人認為它的養豬成本是同行業最低。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并不是!”
“如果撇開豬圈等耗資巨大的固定資產,嘉谷農牧的PSY能夠做到25,溫氏的是20,而國內行業平均是13;從料肉比來看,嘉谷農牧的料肉比是1.95,溫氏的大概是2.6,而國內行業平均在3左右。”
“這一高(PSY)一低(料肉比),在加上超低的動保成本(獸藥疫苗等),讓嘉谷農牧有了國內行業最低的成本——嘉谷豬肉每斤成本能夠控制在5元以下,這樣的成本優勢,足以讓嘉谷農牧熬過更長的寒冬。”
09年開始,生豬價格持續走弱,行業養殖利潤長期為負,再疊加飼料價格的上漲,不少養殖企業叫苦連天。
而嘉谷農牧的豬肉,賣得比你貴,還賣得比你好,居然還賺得比你多,這簡直了!
丁三石都覺得沒天理,他難以置信道:“這怎么可能?”
事實上,嘉谷豬肉每斤的真實成本不足4元,不過這就不用說出來刺激丁大佬了。
齊政攤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