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亮謹慎道:“嗯,首先是擴大三秦牛的養殖生產群,并適當引進其他品種的肉牛,啟動肉牛養殖計劃;但是,重點還是擴張養豬規模,在全國更多地方布局生豬養殖基地……”
齊政和王昱業相視一笑,對李東亮的表現還算滿意。
兩人就怕李東亮將精力都放在肉牛養殖上,而忽視了養豬業務的擴張。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嘉谷養豬場的布局主要落在岷省、江右省、江南省這東南三省,另外在東北、西南和越省有零星布局,在華中、華北、西北等地區幾乎沒什么存在感。
畢竟,即使今年出欄400萬頭生豬,相對于全國6億頭左右的生豬消費量,份額簡直小得可憐,仍需快步前進。
“就按照你的計劃來吧!”齊政頷首對李東亮肯定道。
……
嘉谷農牧加大對生豬養殖的投入,繼續跑馬圈地的步伐瞞不過同行。
從具體的生豬出欄量上來看,盤踞在越省的溫氏股份以接近600萬頭排在首位,嘉谷農牧經過近幾年的飛速擴張,以近400萬頭的數量位居第二。
身處鄰近地域,采取不同商業模式和發展規劃的兩大養殖業龍頭企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整個行業發展的重要樣本。
因此,當嘉谷農牧拉開了逆勢擴張的步伐后,眾多生豬養殖企業也開始了各自籌謀。
今年無疑是豬周期將進入周期性下跌的寒冬階段,即使是大養殖企業,也多是微利保本,整個行業更是普遍虧損。
但養豬不就是這樣嗎?典型的三年不開市,開市吃三年的角兒。
散戶能趁著周期性牛市,擼一波就惦記著趕緊跑路;但對于大養殖企業來說,要考慮的問題更復雜。
他們雖然估摸不出嘉谷養豬的成本,但對于嘉谷農牧的擴張邏輯卻是心知肚明:在豬價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加大產業布局,并不是想著多撈錢,而是盡可能地占領市場。一旦生豬市場開始復蘇,由于基數龐大,產能得到釋放,那么利潤是難以估量的!
一面是散戶退市,市場洗牌加速;一面是行業巨無霸仍未出現。面對這個超萬億的市場蛋糕,養殖巨頭企業嘉谷農牧選擇了持續擴張,其他人也忍不住了。
包括溫氏股份在內,越來越多的養豬企業摩拳擦掌,開啟了新一輪布局。
溫氏股份在今年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通過各種融資渠道來改進一步擴大生豬養殖規模,試圖穩住自己的龍頭地位,并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牧原股份與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加大銀行授信,用于擴張生豬產能;飼料銷量全國第一的新希望,也在謀求進軍生豬養殖……
積極逆勢擴張,在嘉谷農牧拉開序幕后,幾乎成為各大生豬養殖企業的規定動作,也在生豬養殖行業掀起巨大波瀾。
退市都來不及的散戶兩眼淚汪汪:大家都是養豬的,你們這也太扎心了吧?養豬何必為難養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