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份。
國外衰退的經濟形勢和國內回暖的經濟復蘇,使得嘉谷所從事的農牧業和糧油等領域,充滿了變數。
生豬養殖江湖風云變幻,誰能問鼎未來的霸主地位,猶未可知;而在糧油市場,一眾糧油巨頭,也開始了群雄逐鹿。
按照去年國內公開的油脂加工企業排序,前十位的分別是嘉谷糧油、益海嘉里、九三油脂、國糧集團、嘉吉、來寶集團、邦吉、匯福集團、渤海集團、路易達孚——剛好中外資各占一半。
與此同時,因為產能過剩,國家發布了《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業,嚴控大豆加工產能。今年,中小民營油脂加工企業被淘汰的同時,外資油脂加工勢力開始被壓縮。
一方面,隨著益海、嘉吉、邦吉等外資對國內糧油業的影響力不斷加強,國家扶持國糧、國儲糧等央企進行擴張,以對抗外資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而在油脂業快速崛起的嘉谷糧油同樣得到了國家的注意和重視。
另一方面是政策上的偏向。在國家下發的《關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規定企業可以參與托市收購,國家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但在這份100多家企業的名錄里并沒有一家外資企業,益海嘉里也不例外。
事實上,雖然有了嘉谷的插足,外資控制的油脂加工能力占不到一半,但益海嘉里在食用油領域憑借著起步早的領先優勢,仍然占據了市場差不多四成的份額——這幾乎已經觸摸到了壟斷天花板。國內輿論對其威脅糧油安全問題的擔憂不絕于耳。
……
“益海嘉里無疑也感受到了這種壓力,我聽說,他們已經在和高盛、大摩和中銀國際接洽,開始了其中國業務IPO的籌備工作,而這個上市地點將選在港島,時間上據說是‘越快越好’。”王昱業對回到總部的齊政說道。
不同于一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在外面“巡視”產業的齊政,王昱業日常坐鎮公司,統領全局。像是直接競爭對手益海嘉里謀求上市這樣的大動作,自然瞞不過他。
“益海嘉里這是想從‘根子’上實現蛻變,以應對我們和國糧集團咄咄逼人的攻勢,以及政策方面不可預估的風險啊!”齊政瞬即反應過來,對益海嘉里的心思一目了然。
作為本土化最成功的外資糧企,如果益海嘉里在港島上市,將會使企業順理成章變身成為一家國內企業,既擺脫“外資”的稱號和限制,也有利于中國業務的穩定以及減少在國內可能遇到的政策阻力。
可惜益海嘉里運氣實在不咋滴。
齊政對此有印象,原時空差不多同時期,益海嘉里也有港島上市計劃,但因為股市低迷,最終不得不選擇擱淺。
嘉谷對股市可沒什么“蝴蝶效應”,因此,益海嘉里大概率還會重蹈覆轍。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益海嘉里放棄戰術上的競爭。”王昱業意有所指地說道。
齊政微挑眉:“益海嘉里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王昱業淡淡一笑:“還能有什么手段,繼續運用價格杠桿唄!”
別看王昱業說得輕松,但益海嘉里這一招玩得那叫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