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的嘉谷稻米油,要經過五十多道精煉和品控工藝,每一道生產,都必須經過嚴格品控,才能生產出兩大核心營養素——谷維素、植物甾醇平均含量同時達到10000ppm的上乘稻米油,其營養和品質能夠達到上佳平衡。
我想在這里特別表揚一下我們的稻米油研發團隊,他們真的是非常了不起,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突破,簡直是嘉谷的驕傲!”
雖然前面的“故事”大多是胡扯,但齊政對于嘉谷實驗室研發團隊的贊賞是實實在在的,畢竟,自己開掛只能為他們提供最優質的原料,稻米油卻是變不出來的,真的是靠技術人員一手一腳研發,攻克了無數的難題,才有今天的成功。
要知道,原時空是金龍魚率先取得稻米油生產和登陸島國的突破,但這個時間是在近十年后;由此可見嘉谷實驗室的那群掛逼,在“萬念歸一陣”集中注意力的開掛下,有多牛叉了。
記者不禁感嘆道:“也只有這么棒的技術團隊,才支撐得起嘉谷稻米油,去和擁有一百多年稻米油研發歷史的國家同臺較量啊!”
齊政抿抿嘴,緩緩道:“其實這也是我們逼自己的。只有與真正的國際品質同臺較量,才能檢驗我們的品質。贏了,沒什么,這條路繼續往下走;輸了,知道自己輸在哪了,更要繼續研究下去!因為我們只想給老百姓最好的。”
記者笑道:“現在看來,嘉谷稻米油能遠銷海外,折服稻米油發明國,就是對中國稻米油品質的最好認可了。對了,嘉谷稻米油登陸島國的過程順利嗎?”
齊政輕輕搖頭:“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大家都知道,島國人有一種‘國產信仰’,認為自己國家本土出產的東西品質是最高的。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他們對產品的用心程度。但正是他們擁有的這種高度自信,外來的品牌很難打動島國的消費者和市場。”
齊政默默腹誹道,小島國甚至自信到想將核輻射污染區出產的大米按照高出本地售價三倍的價格出售到滬市等地的高端市場,說“想看看中國消費者的反應”,這還能說什么呢?
島國社會對新生事物的態度從來是充滿疑慮的,他們從內心深處抵制改變,在新生事物的一百條優勢面前,島國人會用“可能不安全”和“暫時用不慣”來明哲保身。島國食品安全的嚴苛更是舉世皆知。
齊政舉了個例子:“要想讓嘉谷稻米油進入島國市場,相應的島國米油協會無疑是最佳切入點。
幾經周折,我們的代表見到了島國米油協會的會長。會面時間并不長,他如數家珍地介紹起了嘉谷稻米油的優點。島國米油協會會長只是禮節性地點頭示意。
最后,當我們的代表提及嘉谷稻米油有出口到島國的想法,那會長只是篤定地說了一句‘不可能’!”
記者聽得入神了,下意識問了一句:“然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