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乖乖!目睹隨著植物生長而呈現直線下降的土壤金屬含量曲線,戴教授都被嚇到了,這也太兇猛了吧?
以這個速率,最多三年,這塊讓所有人頭痛的重金屬重度污染土地,就基本能恢復正常了?
最關鍵是,這樣不但不會破壞地力,瞧嘉谷猛施有機肥的態勢,甚至還會肥地;再算上苧麻的經濟效益,投入也不算大。
嘉谷從哪里得到的這兩個品種啊?太強效了有木有?
想起自己曾經苦逼地像是從土壤里一粒一粒挑細沙一樣移除重金屬,再看看眼前“暢懷大吸”的超富集植物,戴教授差點淚目了。
“我建議將嘉谷的植物修復技術列入科技部科技惠民計劃成果庫,并在湘省礦區和工業污染區大力推廣!”戴教授毫不遲疑地轉變了立場,并向湘江流域治理小組鄭重建議道。
嘉谷重金屬治理項目的進度,超乎了領導小組的預料,也讓湘省各地方政府歡欣鼓舞——據說重金屬防治進展要醞釀著被列入績效考核了,嘉谷這樣手握“神器”的企業,簡直是最好抱的大腿!
一時,投資考察邀請如雪花般飄向嘉谷集團,以在糧食生產基地和加工廠上給予的與國企同等優惠政策的扶持為突破口,鉚足勁吸引嘉谷落地投資。
王昱業熱情地安排人員進行考察和回應,而齊政,則在忙著……開掛。
既然已經做好了進軍湘省的打算,那么,祛除重金屬污染的陰霾,就是嘉谷本身的愿景和需求了。
湘省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占比在50%以上,更多的其實是輕度污染。
但相比起可以集中治理的重度污染地,這些輕度污染更加讓人頭痛。
首先,微量的重金屬就可以污染糧食,既隱蔽又量大面廣,治理起來效率卻很低。另外,作為產糧大省之一,糧食生產壓力大,也不可能長時間空閑治理。
所以,正常來說,治理輕度受污染的農田,復雜程度超乎想象,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事情。
奈何齊某人從不“講理”。
“六金六筑陣(四階)觸發,主金土兩系,范圍:方圓一千公里。效果:凝脈,聚礦。能使地脈凝結,生金煉銀。”
重度污染地集中治理,輕度污染的廣大農田則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凈化”。
雙管齊下共“吸金”,敢叫湘省換新地!
湘省被輕度污染耕地里的鎘、鉻、錳、鋅等重金屬元素,在靈陣的凝聚下,分門類別,塵歸塵土歸土,重返礦區,目的地——直指田華礦業在湘省的幾個有色金屬礦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