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分析后,領導小組將湘省內的耕地分為重點保護區、安全利用區和嚴格管控區。前兩者是安全可靠的糧食主產區,嚴格管控區則采取調整種植物品種來治理——這就是嘉谷的主攻戰場。
當然,對此不看好的專家也不少。
領導小組咨詢專家戴教授也在現場,他聽出了齊政話里暗藏著的自信,頗有些不以為然:“齊嘉谷還是多推敲治理方案才好,要知道,價格因素、效率等都是極大的挑戰……”
岳建平介紹道:“戴教授此前也帶領團隊負責湘省的一個污染土壤修復試點,持續了近4年,修復了近二十畝被污染的土地。因此他的經驗頗為豐富……”
戴教授團隊同樣面臨著怎么治的難題。
換土倒是最簡單,但全國污染地塊這么多,污染土壤往哪堆,又從哪找新土填充?
生物修復法還處于實驗室階段,既不適合大面積推廣,也不便宜。按照戴教授計算,即便種植較便宜的植物,每畝的修復成本也得每年數萬元,還需連續種植數年,總投入可想而知。
所以戴教授團隊主要采取化學修復。即采用化學藥劑,改變土壤成分,或是降低土壤里重金屬的活躍度,使其不再遷移。
治理后,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倒是被修復到預期指標,然而這個過程卻并不輕松:每畝近50萬的修復成本、修復的方法還不具備太強的推廣性……大概最大的收獲,就是給了人們警示:土壤一旦被污染,重新治理將付出多么沉重的代價。
如果按照戴教授的治理辦法,這個試點實施下來至少得花費25億。因此其方案在嘉谷的植物修復技術面前毫無懸念地被剔除了。
但對于嘉谷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超富集植物,戴教授既不服氣,也不相信。
對此,齊政都懶得解釋。反正,事實勝于雄辯。
劉旭為首的嘉谷土壤治理團隊開進治理試點區,輕車熟路地進行植物修復。
這次還是以“金苧1號”作為主力軍,但因為重金屬污染種類更復雜,同時還進行東南景天的套種。
經過變異的“金苧1號”確實是一種神奇的植物——沒有“九轉涅槃陣”的誘變,哪來這么優異的超富集植物?
它神奇就神奇在,雖然只吸附鎘金屬,但它的根,還能將其他重金屬轉變為化學性質不活躍的形態,阻止其在環境中遷移、擴散——相當于集生物修復和化學修復于一身。
在齊政的感應下,“金苧1號”根部發出一種特殊頻率,鎘元素被“吸引”過來一口“吞下”,其他游離的重金屬元素則被“定住”,或者被東南景天吸附。
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越多,其清除效率就越高。
每一株苧麻,可以說都相當于一個小小的功能更簡單的“六金六筑陣”,你說神奇不?
齊政已經不需要做更多,只要保證其生長速度即可。
“青竹百靈陣(二階)觸發,主木系,范圍:方圓一百公里。效果:潤澤,生長。生物處于陣中,恍如初生,蓄養紫華,勃然而長。”
施加了充足的有機肥營養,加上靈陣的潤澤,使得苧麻和東南景天的根系發育尤其迅速,其“吸金”的“貪婪程度”,簡直讓戴教授看直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