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會長的協助下,嘉谷國際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水果招商會”。
這主要是為嘉谷的“農產品上行供應鏈計劃”做推介,也算是為嘉谷和桂省水果行業業內人士搭建一個交流渠道。
現場多是果園主,聽說有機會加入嘉谷的供應鏈,紛紛呼朋喚友,參加了嘉谷的“招商會”。
桂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果樹成為了果農的搖錢樹,果農也紛紛變“土豪”,千畝果園,萬畝果場,并不罕見。
但水果種植同樣是一個高風險行業,越大的果場,往往在前三年就要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投入。一旦管理不好,果樹出現病害,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
“滯銷風險也不小啊,前年冬天,雨水突然多起來,果子沒法摘,都掛在果樹上。天一放晴,大家就蜂擁摘果,使得市面上一下子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平時一塊五六一斤的柑橘,當時一塊錢都沒有人要,大家都虧了不少……”有果園主說道。
“是啊,而且市面上的水果越來越多了,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市場就平淡下來了……”有人接話道。
“所以如果能加入嘉谷的供應鏈就好了,嘉谷的運輸渠道和銷售渠道,都不是我們能比的……”
眾人議論紛紛。
及至齊政和鐘華志聯袂出現在現場后,這些蜂擁而上的果園主,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問題。
“齊董,加入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條件是什么?”
齊政壓了壓手,待眾人安靜下來,才不緊不慢地說道:“其實也很簡單,你們可以看作是一種訂單農業吧,我們嘉谷可以在資金、生產資料和技術上提供幫助,你們按照要求生產。相應的,生產出來的合格產品,我們嘉谷可以包銷。”
包銷?在場的果園主眼睛都亮了起來。
大型果園也和工廠一樣,首先考慮的就是銷路。產品有了銷路,賺點賠點都不怕,騰出手來就可以想辦法壓縮成本。
行情好的時候,水果自然不怕銷路;但他們最怕的,就是行情不好的時候,沒有銷路,水果賣不出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爛在地里,無法回籠資金,造成的現金流短缺,很有可能將他們搞垮。
毫不夸張地說,有了嘉谷的這份保證,他們連貸款都更容易獲得通過;而且嘉谷還在技術上提供幫助的話,他們的風險都將大為降低。
就是不知道,更具體要求是什么。
齊政看著果園主們熱切的眼神,微微一笑,旋即道:“具體的標準有人和你們細談。我現在能夠給予保證的是,加入到我們嘉谷的供應鏈體系,能夠讓你們銷售的產品更多,生產的成本更低。但與此同時,你們也要給予我一個保證,所有與嘉谷相關的生產活動,都要符合國家法律,符合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