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面說的,眾人都能理解,說到最后一句,不少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他們的生產符合不符合國家法律,是不是按照社會公德行事,和嘉谷有什么關系?
有人頗為擔心地問:“齊董,您說的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具體是指什么?”
“不偷稅漏稅,不克扣工人的工資,不制造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所有這些,都應該包括在內。”
在場的果園主,不是每個人都有好脾氣的,有人不禁埋怨道:“齊董,我們當然是盡可能地做國家法律規定的事,但有些事,它不是沒有規定嗎?再說了,這和嘉谷有什么關系?”
“因為國家法律比合同的約束力更強!如果有哪一家供應商,為了賺一點錢,寧愿違背國家法律,那如何能讓我相信,他會履行合同?也許在賺錢的時候,他會履行合同,但若是有機會賺更多的錢,他會不會撕毀合同?”
齊政環顧一圈后,接著說道:“還有一點就是,嘉谷的供應鏈是一條緊密的供應鏈,我們要求供應鏈上的每個供應商,盡可能地提供更好的產品,進行更穩定的供應。假如說,供應商不在乎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那么他們停產乃至倒閉的風險就無限上升了,因此也會造成嘉谷的供應鏈緊張,這是我們不允許的……”
氣氛一時間變得有些詭異。
照章納稅,不克扣工人工資,這些果園主大概能做到。
但要說完全不污染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呵呵……
在場的果園主,往往是租的農田。因此很多果園主不會珍惜土地資源,在施肥和排水上不注意,十年下來,土地基本就廢了。
還有些果園主,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處理農藥殘留問題上舍不得投入,以至于將農藥殘留超標的水果投放市場……
或許不至于違法,但違反道德的操作,或主動或被動,很多時候難以避免,因此沒有人敢輕易地給出保證。
齊政并不著惱,等了一會兒,攤開手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今年1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了,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絕大多數產品將實行零關稅,可以想象,越來越多的東南亞進口水果會出現在我們身邊,這對于國內果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隨著消費的升級,果業競爭也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可以肯定地說,落后的產業觀念、落后的組織模式、落后的種植技術,必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如果沒有嚴格要求,果品品質是很難得到保證的,希望各位理解。不管怎么說,買賣不成仁義在,不強求大家同意,但這是加入嘉谷供應鏈的前提。”
嘉谷的“農產品上行供應鏈計劃”,自然是希望實現農業的產銷協同,甚至是產銷一體化,但更重要的是,嘉谷希望借此扶持出一批有良心有責任感的專業農業生產合作者。
齊政也相信,在嘉谷這個大平臺的扶持下,那些愿意好好做事的講良心的專業農業生產者,終究能戰勝那些投機倒把的生產商,從而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