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隨口問道:“這個果園投資有多大?”
“共安裝了7萬多盞補光燈,包括安裝變壓器、拉接線路等合計投資300多萬元。”樊金明告訴齊政,這些補光燈專門到越省一廠家定制的,長時間不會發熱,它是依靠光波促進火龍果生長,不同的植物喜歡不同顏色的光,而黃色光的波長是火龍果最常用的。
所以,誰還認為果業是個沒有技術含量的行業,將這個果園砸到他臉上,表情肯定會很精彩。
水果行業進入門檻低是沒錯,但成功門檻高啊!甚至可以說是高新技術行業,不然何談改變中國農業現狀?
春天,把種子播在地里;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果實——這或許是行業外大多數人的認識。而不獨是行業外的人小看水果種植,即使是行業里的人,從整體情況來看,對種植的認識也還是不夠的。
所以像樊金明這樣的果園主,顯得尤為突出,也是嘉谷最愿意扶持的合作對象。
尤其是這個火龍果基地還安排有二十多名貧困戶工作,也凸顯了他不一般的責任感。
“其實,我的火龍果主要大批量銷往北方市場,可以說是不缺銷路的。但也因為投資較大,想要擴大生產規模還力有未逮,所以希望能加入嘉谷這艘大船。”樊金明坦言道。
齊政參觀后,較為滿意地保證道:“放心好了,嘉谷對于樊老板這樣的優質供應商,絕對會大力扶持的,無論是資金上,還是技術上!”
……
能順利爭取到優惠貸款,樊金明就已經很滿意了;而等嘉谷全面扶持后,他才知道,自己攀上了一個多么強大的合作方。
樊金明最清楚不過了,在果品種植這個大環節里,無論是育苗研發,土壤施肥,還是果樹管理等,這些不起眼的每個小環節都頗具高科技含量。
他之前一般是求助農業專家,但很難做到全面實施。
比如土壤施肥,就并非簡單地撒在地里——不同土壤性質不同,種植水果不同,施肥要求也不同。
而嘉谷在這方面比他一個人強多了,嘉谷的技術支持團隊不但對自家果園土壤的化學性、生物性、物理性進行了考量,即使是肥料的制造,也可以通過軟件計算原料的配比,做到“按方配肥”。
技術人員解釋道,這也是嘉谷推動水果標準化生產的一環。
“跟嘉谷合作,太值了!”樊金明心里閃過這個念頭。
做水果的,誰不知道,國產水果,由于標準化程度低或標準缺失,導致用戶體驗參差不齊,是難以賣出高價的主要原因。
同一款產品,今天買到的是甜的,明天就是酸的,大小、口感、品質都不穩定,很難留住消費者。更有些消費者認為,口味不一致,就證明賣給他們產品的是黑心商家,作假售假。
天地良心,水果的標準化真的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氣候、土壤、環境……受多方面的影響,即使是同一個品種,也可能長出參差不齊的果子。
也只有像嘉谷這樣,將技術做到精細,才是標準化的最大保障。
這可算是找到組織了!樊金明再次暗暗慶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