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圍內,成功的農產品生產都是有組織的。
水果中,新西蘭的奇異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和我們國產的獼猴桃,本是同根生,卻命運大不同——一個黃金價,一個黃銅價。
區別在于奇異果抱上了“組織”的大腿!
曾經的新西蘭奇異果,也因為分散生產而遭遇產業寒冬。為了報團取暖,新西蘭兩千多戶果農在政府的協助配合下,組建了一個統一的銷售窗口——新西蘭奇異果國際行銷公司。
在這個龍頭企業的領導下,新西蘭奇異果產業很快走出了困境,并成功將奇異果銷售到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新西蘭的奇異果產業就只有“佳沛”一個品牌,所有的農民都是這家公司的股東。
嘉谷也沒有將主視角對準農業種植大戶。畢竟,在國內,小農種植戶才是主流,而且最需要組織的。
嘉谷的“農產品上行供應鏈計劃”,也主要是對農業散戶進行種植和銷售聯合輔導,形成產業本地化能力,最終拼湊成“大戶”。
所以針對桂省的水果產業,嘉谷是老套路——大力推動果農組建合作社。
但尷尬的是,果農們對加入合作社并不感冒。
……
“呃,其實這些年,本地辦過不少合作社。但是吧,這些合作社最終都變成了賣農資的地方……”桂省水果行業協會會長陸小川頗有些尷尬地解釋。
鐘華志一臉了然。
走南闖北這么多年,他還不知道國內大部分合作社的成色嗎?
形式大于實質,少有發揮真實功能的——要么用來獲取補貼,要么像陸會長所說的,直接賣農資,這樣來錢最容易了。至于對農戶的農技指導或者配套設施?只能說,想多了。
“還有就是散戶果農,很難管理……”說起這點,陸會長一臉無奈。
技術上,果農主要是“瞎捉摸,不懂也只是問其他村民”;防護上,每到災害發生后,果農才會向相關的農技專家咨詢,而不是像種植大戶一樣關注天氣并提前預防;開花期上,明明減少花蕾會給足養分,結果會多,品質也好。但很多果農就是不相信或者不舍得,覺得開花越多越好……
盡管桂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但多是為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式水果種植和處理,技術真的談不上精細。
“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鐘華志輕描淡寫地說道。
嘉谷組建的農業合作社遍布全國各地,更奇葩的情況不是沒有碰到過,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眼下這種情況,簡直是小菜一碟。
……
桂省多山多丘陵的地形,將整個大氣候分割成很多獨立的小生態,讓很多的水果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土壤。
但哪怕是相似的環境下,果子也經常出現“十里不同價,隔天跌破天”的價格窘境。
其實,就嘉谷的經驗,大多數情況下,滯銷果品其實都是低價值果品——成熟度不夠、品質差異大、商品化程度低等,甚至是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果品,可謂低價值。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散戶生產缺乏標準和技術。
就像眼前這樣,一座座青山綿延起伏,一排排果樹郁郁蔥蔥,看上去生機勃勃。
但問題就在于,果樹長得太好了!
隨行的農技專家無奈道:“品種是好品種,但種植密度太高了。橙子都被樹葉遮擋無法充分吸收陽光,會造成個體小、皮花、口感下滑……”
鐘華志問道:“所以是要砍掉多余的果樹?”
農技專家肯定地回答:“至少要砍掉三分一的果樹,以及清除擋住了陽光的多余枝條,果品才有保證。”
但是……
聽到加入合作社,嘉谷會幫忙賣果子,同時還有農技指導,果農們紛紛響應;再一聽說要砍果樹,果農們瞬間變臉。
“辛辛苦苦才把果樹種好,現在要我們砍了?瞎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