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砍了果樹的損失誰來賠……”
“……”
果農們嚷嚷著不樂意加入嘉谷的合作社了。
同行的陸會長神色有些緊張,但鐘華志不為所動。
“鄉親們,按照我們的要求砍了多余的果樹,看似樹少了,但單株產量會翻倍;而且,這批果樹能掛果的時間更長!”鐘華志大聲說道。
有果農反駁道:“說得倒是輕松,誰敢保證……”
“我們公司保證!”鐘華志打斷果農的反駁,“我們公司可以和你們簽合同,收購的單價,從市場價的5毛漲到1塊,雖然砍了樹,但你們的收入,只會比上一年多。”
果農們安靜了下來,面面相覷。
這家公司,有點魄力啊!
最關鍵是,這樣一算下來,自己的收入貌似真的是不減反增,嗯,有搞頭。
再三確認了嘉谷的要求和保證,并在政府的擔保下,果農們再次轉變態度,表示樂意參加合作社了。
陸會長“……”
而這還沒完。
在另一個橘橙種植區,因為種植的柑橘品種退化,嘉谷要求果農將自己原來栽種的果樹全部砍掉,改種“沃柑”品種。
果農們一片嘩然。
雖然果子賣不上高價,但貿然改種另一種沒怎么聽說過的品種,誰愿意冒這個險啊?
但鐘華志的態度很堅決。
水果也要講究差異化的。
快消品的差異化很容易,更多是從概念層面的差異化開始,比如飲料,你做綠茶,我就做紅茶,實在不行,我直接抄襲你的瓶型,低價競爭,反正有一年保質期。
但水果不行——一天可能就變色,三天可能就爛掉。水果的差異化沒有辦法單純從概念開始,是地里種出來的,只能從“品種差異化”的種植開始。
“沃柑”是一種由“坦普爾”橘橙和“丹西”紅橘雜交而來的品種,早年在以色列生長,04年開始引入我國,最早在巴渝種植,但是表現一直不太好。
但桂省農科院發現,“沃柑”在本地這個區域的長勢超過了其他品種,果徑大,口感好。
還沒來得及推廣,就被嘉谷當作是桂省柑橘類水果“品種差異化”的選擇之一。
“我們公司不但會和你們簽訂收購合同,制定最低保護價;而且,每改種一株沃柑,都會提供相應的補貼……”鐘華志淡定地對果農們說道。
旁邊的陸會長“……”
這就是簡單粗暴的砸錢啊!土豪的打法果然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陸會長在內心瘋狂地吐槽道。
這種打法,難怪鐘華志胸有成竹——誰能抵擋得住金錢的大棒?
陸會長沒有任何意外地看著果農們先是猶豫,然后意動,最后“屈服”——砍樹,改種“沃柑”!
他還看著鐘華志憑借同樣的套路,在桂省水果業一路“平推”,越來越多的果農加入了嘉谷農產品供應鏈。
而加入嘉谷供應鏈的果農越多,嘉谷就越容易實現水果品種的大規模集中生產,將品質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陸會長突然有些感悟:水果業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謂,一個人干不過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干不過一個體系,一個體系干不過趨勢一樣。果業的發展就應該像眼前這樣抱團,集上下游之力,縱橫聯合起來,才是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