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國際在嘉興的配送中心總部。
地處長三角高速路網中心的嘉興,獨具區位優勢,交易輻射江南全省及蘇省、岷省、江右省、魯省、滬市等東南區省市,因此嘉谷最大的果蔬倉庫建于此地。
“現在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在嘉谷果蔬倉庫的入口,齊政和潘華齊至,看到十幾個工人坐在地上將成捆運來的紙盒板組合成空箱子。這是為了迎接晚上從桂省運來的30萬斤柑橘。
倉庫主管說道,這是第二批入庫的柑橘,原本因為嘉谷全面進軍桂省水果市場,今年的供貨就十分充足,誰知需求量也比往年大增。
第一次進貨訂了20萬斤柑橘和10萬斤枇杷,結果還沒等完全入庫,采購商紛紛打電話來訂購一空了。現在他又緊急聯系桂省方面發貨。
“這些還不一定夠賣呢,我們超市上次訂的2萬斤柑橘,現在基本賣光了,我就擔心這批水果還沒到就被搶空了,嘉谷可是大股東啊,可不能把我們落下了……”潘華笑道,為了保證永嘉社區生鮮超市的水果供應,他親自過來敲邊鼓了。
齊政微微苦笑:“好歹嘉谷今年的水果采購量暴增,沒想到市場反饋更加熱烈。不過,老潘你放心好了,永嘉怎么說也是自家人,供貨上一向是優先保證的……”
其實這并不奇怪,嘉谷這種從種植采購到包裝配送的全程可控的運營模式,對于采購商來說,無論是安全性,還是性價比,都極高。可以說,經過合作,大部分商超對嘉谷的生鮮供應鏈都是很滿意的。
限制采購訂單的,一直是嘉谷供應鏈的規模。
隨著今年水果供應量上升,采購商們下的訂單,已經不能用“翻番”或者“幾倍”來形容了,只能說是“暴增”。
潘華不是不知道,同為嘉谷體系成員的永惠超市和永嘉社區店排在嘉谷供應鏈的第一序列;但其他大商超的采購力度很是兇猛,如今正是永嘉社區生鮮超市大力擴張的關鍵期,任何導致水果供應掉鏈子的可能都不允許發生。
如愿得到了齊政的保證,潘華才松了一口氣。
談話間,兩人步入配送中心總部。
在配送中心的嘉谷農產品供應鏈中央處理系統中,水果的流向和分配一目了然。
這就是嘉谷獨立開發的大數據系統。
在系統中,輸入各大產區包括地理位置、特色產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經由系統運算后,將各類農產品在成熟期內匹配給銷售渠道。
在電商時代全面到來之前,農產品作為一個涵蓋蔬菜、水果、干貨等等龐大品類數量的“大類別”,不符合“搜索”場景,無法形成大規模的精準匹配,于是這些農產品大多只能等待消費者的被動搜索,在這過程中,大量成熟期極短的農產品在等到“關注”之前,就已經提前把自己給“等死”了。
而只要登上了嘉谷這個系統,出路是絕對不用愁了。
當然,中央處理系統也會接受市場的反饋,靈活地調整上游的種植和收購,從選品到市場推廣方面,都會緊隨市場趨勢變動。
——某種意義上,嘉谷的供應鏈中央處理系統,就是在用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的農業進行數字化改造。
……
不過,看到屏幕上嘉谷果蔬生鮮采購量排行靠前的,依然是沃爾瑪、大閏發等大型商超,饒是早已知道,潘華還是有點郁悶:“歸根到底,還是我們的規模太小了。”
這是事實,齊政也只能攤攤手。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說明了嘉谷供應鏈的強大。”潘華想到這一點,又精神一振。嘉谷作為大腿,自然是越粗越好。再怎么說,得益最多的還是體系內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