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壩上高原?深循環地下水層?你莫不是在逗我?
但事實擺在那,嘉谷打出的那口淡水井,每小時出水量達到近兩百噸。經化驗,雖然該淡水中含的氯離子偏高,但基本達到飲用水標準。
而各路專家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赫然發現,雖然埋藏較深,但這確實是一個獨立的地下水系,而且,源頭直指海底!
當然,這遠遠比不上嘉谷在騰格里沙漠打的井,無論是出水量還是取水的方便程度——那邊可是自噴井,而這邊受限于地勢,需要電力抽取。
但地質專家和水利專家們已經是欣喜如狂。
這可是能得到循環補充的地下水層啊!對于緩解冀省水資源短缺狀況的戰略意義還用多說嗎?
至于成因,就像海底淡水一樣,專家們倒是提出了滲透理論、凝聚理論、深壓理論等不少推測,但是真實原因嘛,只有天知地知某個掛逼知。
嘉谷高層本來還挺驚喜的,但看到各路人馬難以置信的表現后,反而一臉淡定了——不就是深循環地下水層嗎?我們的尋水隊找到了一個,自然也能找到第二個,嗯,沒毛病啊!
而且,探索成因,那是科學家們的任務;而嘉谷的任務,是要如何利用好這份資源,啟動環冀省貧困帶的首個扶貧開發項目。
而嘉谷戰略部和嘉谷實驗室聯合起來,經過近半年的醞釀,拋出了一個“大招”。
……
“田園綜合體項目?”
在冀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和扶貧辦組織的環冀省貧困帶建設試點評審會上,評審團隊都對王昱業提出的這個概念大感興趣。
別看嘉谷平時一副“濃眉大眼”的樸實模樣,但真正套路起來,也是能套路兩把的。
想想后世的“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之后,各種各樣如雨后春筍般的創業者,是怎樣融到錢的?
——去講故事,或講概念;充分說明了“PPT是第一生產力”。
同理,嘉谷要獲得大力支持,總要打動“投資方”吧?這時候,不提出幾個高大上的概念,怎么打動人心呢?
王昱業在臺上侃侃而談:“我們準備依托壩上高原獨特的山區自然風光,以‘山水田園、花香果巷、詩畫鄉居’為規劃定位,致力打造一個特色鮮明、宜居宜業、惠及各方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坐在臺下的齊政嘴角微翹。
天知道,當初他看到集團內部搗鼓出來的“田園綜合體”概念,差點被噎著了。
——“田園綜合體”這個概念,本應該是在兩年后才被正式提出來,并在蘇省落地實踐了第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
然后,在項目不斷探索的第四個年頭,中央農辦領導考察指導該項目時,對這種模式給予高度認可——直至17年,“田園綜合體”一詞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作為新時代鄉村發展新型產業的亮點舉措。
看著認真傾聽的評審團隊,齊政摩挲下巴:所以,這一世,是由嘉谷推動實踐第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最終也應該會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這樣想想,還真的有點小期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