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參產業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好說,但毫無疑問,嘉谷的整合,使中國人參產業出現了歷史上的最好形勢。
推動落實“人參產業振興工程”的吉省劉高官,對嘉谷的表現能打101分,多一分也不怕嘉谷驕傲。
于是他二度考察嘉谷的人參種植基地,并帶來了幾個好消息。
“齊董,吉省每年的人參林地開發配額,政府傾向于分配給人參種植聯盟內的成員。”
齊政一愣,笑道:“那感情好,真的感謝政府對人參聯盟的鼎力支持!”
這真的是鼎力支持了。
人參種植對土壤與環境要求極高,喜森林腐區質土,喜光但怕光。我國傳統以來都是采取粗獷的種植方式:參農通過砍伐森林樹木,開地種植人參,他們認為只有原始森林的土壤才能孕育這種嬌貴的“百草之王”。
——這不無道理。事實上,在嘉谷的種植試驗中,確實是山林里孕育的人參品質最優。
但新種林地人參對森林的破壞力度很大。過去30年來,由于人參種植的無序擴張,導致現在可種植人參的林地已經越來越少了。
“人參產業振興工程”出臺的第一個政策就是控制人參種植面積,將每年人參林地開發面積限制在1000公頃以內,以限制人參產量。
從今年開始,擅自伐林種參已經不是交罰款就能解決了,嚴重的甚至會直接坐牢。
長白山沿線的伐林配額成為稀缺資源,幾乎所有人都想通過各種關系渠道去爭取。
現在,政府方面能給出這樣的承諾,幾乎是將對人參種植聯盟的傾力扶持擺在了首位上。
投桃報李,齊政說道:“聯盟會組織種植實力比較強的、有規模的種植企業或者種植大戶分享配額,嚴格按照政府要求,統一砍林,分批種植,并在種植人參的同時栽種樹苗,以保證人參出產后順利退耕還林。”
劉高官滿意地點點頭。
齊政繼續道:“同時,聯盟將鼓勵推廣林下參種植和非林地種植,以提高人參種植效益。”
劉高官訝然問道:“嘉谷對林下參種植和非林地種植上有把握?”
齊政含笑道:“有一定把握。”
市面上的人參簡單來劃分,分為野生人參、林下參、園參等幾類,隨著人工干預程度的增加,價格迅速遞減——野生人參有市無價,園參則是大路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