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志撇撇嘴:“他們恨不得舉雙手雙腳贊同……”
歸根到底,這與艾莫德糧食公司的貿易品種有關。
“艾莫德公司的大麥出口量比例高達70%,其中30%是啤酒大麥。雖然全球氣候越來越暖,大麥單產有減少的趨勢。但目前而言,全球的大麥產量是過剩的。”他介紹道,“無論是飼料大麥,還是啤酒大麥,由于整體的供大于求,導致競爭異常激烈。”
尤其是目前處于第二大對華大麥出口國的加拿大,正試圖從最大的對華大麥出口國澳大利亞手中奪取更大的份額。
“我們集團有國內最大的啤酒生廠商,也有國內數一數二的養殖企業,澳大利亞政府傻了才會為難我們對澳大利亞大麥出口的投資。”
齊政點點頭,轉而問起另一個項目:“對CBH的投資進展呢?”
這下子鐘華志苦笑道:“還在僵持……”
有著七十多年歷史的CBH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糧食出口商,也是一個全球性糧食貿易商,每年從西澳州的農戶那里接收、評估、儲存、船運、銷售800-1600萬噸糧食,集團擁有火車、4個港口資產權益,在全國擁有數百個銷售終端和筒倉……
嘉谷國際有意斥巨資購買CBH的25%股份,通過聯合經營的方式,掌控澳大利亞大麥、小麥的源頭。
CBH也有意融資,但問題在于,其報價與嘉谷國際的心里價位差距較大。
鐘華志攤手道:“我們認為CBH合理的市值大概在25億澳元左右,但CBH董事會對自己的估值高達36億澳元,折合到25%的股份就相差了2億多澳元……”
要說嘉谷缺這兩億澳元嗎?那肯定是不缺的。
但讓鐘華志不忿的,是CBH的漫天要價,而且還拒絕還價。
鐘華志知道,這是嘉谷國際在澳大利亞并購澳糖不到兩年,就大獲其利的后遺癥——一些利益團體不想再當冤大頭,但想把嘉谷國際當作冤大頭。
齊政沉吟片刻,果斷道:“可以按照他們的股價投資,但要將CBH旗下的大麥麥芽加工廠另外出售給我們。”
齊政抬手阻止鐘華志的反駁:“我知道這是當了冤大頭,但我看中的,是CBH在澳洲的倉儲和物流網絡……”
別看嘉谷體系的啤酒廠開始在亞洲遍地開花,但真正要對產業鏈上游的糧食產生影響,不能只靠加工產能。
——ABCD四大糧商之所以能夠在國際糧食市場施加較大的影響力,主要是由于在北美、南美這些大豆、玉米的糧食主產區,擁有龐大的倉儲和物流設施,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農戶與農場在大豆和玉米收獲的時候大部分賣給四大糧商,讓他們在農產品的現貨市場居于主導地位,因而在國際市場有更多的可能扮演價格制定者的角色,而中國公司往往是價格的接受者。
國際糧商們的噩夢,不是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或收購的啤酒廠等糧食加工體系,而是嘉谷在遠東種植收購大豆;在澳大利亞收購的澳糖、艾莫德糧食公司和CBH等自帶倉儲和物流渠道的糧商……
——從今年嘉谷集團展現的對國際糖價的影響力即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