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谷集團雖然不斷取得突破發展,但一直沒有擺脫外界給予的“神秘”標簽,也正是因為如此,嘉谷突然對外公布了2010年年報,讓整個業界都大吃一驚。
更驚人的,當然是嘉谷集團的營收數據。超過三千億元的營收,比其表現更好的,不過寥寥十多家超大型國企,當之無愧的內陸最強民營企業。
誰也想不到,居于一眾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之首的,不是如日中天的房地產企業,不是代表著未來的電子高科技企業,居然是一家“農企”!
正值兩會期間,今年又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生存的“三農”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一時間,嘉谷更加矚目了。
業內人員和投資者更是被嘉谷的財報亮瞎了眼——營收規模就不說了,凈利潤才是重點。
9%的凈利率,乍一看不算出眾,畢竟,民營企業中排行第二的華為集團,營收差了一個級別,凈利潤卻相差無幾;從這個角度看,嘉谷的凈利率實在不咋地。
但放在行業來看,嗯,只能用“鶴立雞群”來形容其出眾。
要知道,財經雜志《福布斯》曾追蹤過國際糧商中的老大美國嘉吉,發現過去30年其凈利率從未超過4%……糧食行業利潤率本來就低,不像科技或是知識產權行業;糧商年收入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顯著影響,假如大糧商的收入波動20個百分點,實際上可能糧食價格變化了100個百分點。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資本市場投資農業迎來了一波小熱潮。A股市場上,對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追捧持續高漲;更多的農業類公司也開始對登陸資本市場板塊蠢蠢欲動。
財經媒體直接稱“相對于工業和服務業,以及各種新興產業,農業本應最容易被資本所拋棄。原因十分明顯:短時期內,農產品的供給和需求,都是相對穩定的,不可能如其他產業一樣,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資本面前,最容易被忽視。但嘉谷的成功,明顯帶來了一股‘嘉谷效應’……”
就在這種紛紛擾擾中,齊政接到了一個老熟人的采訪請求。
唐瑾,央視美女記者,三年前齊政身份暴露后首個接受其采訪的記者。
此時她正參加“記者跑兩會”的觀察專題,恰逢嘉谷集團公布的財報引起了業內外對農業投資機會的關注,她順勢向齊政提出了采訪請求。
齊政個人依然一直保持低調,但在公司終于下決心更加開放和透明,需要被世界正確認識的關頭,他也就選擇接受了唐瑾的采訪。
……
在嘉谷首都分部,唐瑾打量著一步步走向自己的齊政,沒有絲毫的驕傲情緒,心中亦是思緒萬千。
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只有2.5年。三年前采訪齊政時,她知道嘉谷肯定不會短命,但也絕對想不到嘉谷的發展勢頭會這么猛!
作為一名資歷較深的記者,唐瑾采訪的企業家不算少,就算沒有親身經歷,她也清楚要讓一家企業活得更久并且活得更好具備怎樣的難度。
但是,齊政做到了。
三年來,她親眼看著嘉谷,一年登上一個臺階!
三年來,她親眼看著嘉谷,確定無疑地獲得了難以置信的勝利!
三年來,她親眼看著嘉谷,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突出重圍成為民營企業最強者!
即使是采訪了不少大人物的唐瑾,也不由得神往于齊政暢快淋漓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