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養土豬,往往需要喂養三四斤飼料才能長一斤肉;而且養殖時間長,10到12個月才能出欄,養殖成本可比普通商品豬高多了,自然也要賣出高價才有利可圖。
但嘉谷豬肉在越省的全面上市,差點沒把他逼上絕路。
跟壹號土豬差不多的風味,但嘉谷豬肉價格僅比普通豬肉高出10%~15%,這讓價格是普通豬肉兩倍的壹號土豬情何以堪啊!
消費者都是用腳投票的,在嘉谷豬肉上市后,壹號土豬就肉眼可見的“失寵”了。
因此,壹號土豬沒有像原本時空那樣,引來各路資本看好。對于嘉谷農牧這次拋來的繡球,陳勝自然也無法表現淡定。相反,他在第一時間就給出了積極的反饋。
“嘉谷打算打造自己的高端豬肉品牌?”了解到嘉谷農牧收購壹號土豬的意圖后,陳勝精神一振。
作為一個傳統產業,養殖行業普遍存在養而不賣、只有品種缺乏品牌等現狀。陳勝不怕說一句,壹號土豬自己養殖、自己做品牌、自己做銷售的全產業鏈模式,在國內是首創。
盡管嘉谷豬肉基于其獨特的風味,可以說是做成了全國最大的豬肉品牌,但從定價上就可以看出來,“嘉谷豬肉”這一品牌根本就不是定位高端的。而且,嘉谷豬肉也沒有自己做銷售。
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對嘉谷農牧的價值!
如果養豬水平用讀書來類比,陳勝自認自己只能算是初中水平,而嘉谷至少是研究生水平;但是從營銷水平上講,他可以自夸一句,自己在賣豬肉里面是最好的,起碼,達到了大學水平吧?
某種程度上,李東亮看中壹號土豬,就是看中了陳勝這個人,所以倒也沒有反對:“在打造高端豬肉品牌上,陳總確實可以說是有經驗。”
得到養豬巨頭的認可,陳勝心里那叫一個美啊,“很多業內人士都以為賣豬肉不需要做營銷,殊不知,對豬肉這種農產品傳統行業,營銷才是主要戰場。”
“做終端,做市場,事實上,我更關注下游。”
李東亮點點頭。
越省是嘉谷豬肉的主要戰場之一,壹號土豬還能在嘉谷豬肉的強勢沖擊下存活至今,從品牌競爭激烈的酒飲料行業轉戰而來的陳勝,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勞苦功高。
為了扛住嘉谷豬肉的沖擊,陳勝的策略也與眾不同,一不靠電視上打廣告,二不靠給經銷商返利,而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譬如壹號土豬每進入一個新的商場,他便牽著一頭戴大紅花、渾身烏亮的大土豬在菜商場“游街”,說是要讓城里人見識見識“土生土長的豬是啥容貌”,可謂是“怪招”迭出。
而這種在終端營銷上既有經驗又有執行力的家伙,正是嘉谷農牧所急需的。
陳勝也看出了李東亮對他的欣賞,心里底氣更增幾分。
他并不抗拒嘉谷農牧對壹號土豬的收購,但也不希望在洽談中完全失去話語權。而要在李東亮這樣的行業巨頭面前得到話語權,說再多虛的都是沒用的,關鍵要讓他看到自己擁有的實力。
相比于嘉谷農牧年出欄六七百萬頭生豬的規模,銷售額還不到兩億的壹號土豬,有什么是比嘉谷農牧強的?
還真的有!例如,“屠夫學校”!
李東亮也由此見到了“將豬肉賣出了北大水平”的另一個主角,陳勝的師弟陸部宣。
陸部宣不愧“屠夫”之名,他最厲害的絕活不是別的,正是極其精準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