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省簽訂了推動蔬菜種業升級的聯合攻關合作協議后,齊政馬不停蹄地趕往鄰省的赤埕縣,參加“赤埕水庫”的開工奠基儀式。
赤埕水庫,是嘉谷冀省花果田園綜合體項目的關聯項目之一,甚至是國家環冀省貧困帶的扶貧開發的轉折點之一。
——在嘉谷尋水隊率先在壩上高原找到深循環地下水層之后,國家水利部、地質局等相關部門,組建專門的團隊,也大致摸索出了某人“貫通”的半環繞冀省的U形“地下河道”。
通往渤海的“深循環地下水層”,形成機制依然是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基本上可以證實,這是一個獨立的地下水系,而且,這還是一個能得到渤海海底的地下淡水層補充的“地下河道”。
這樣一來,首都與冀省無不精神一振——水資源短缺的困境有望得到跨越式的改善了!
對于普通首都市民來說,對缺水可能沒有多大認知,因為什么時候擰開水龍頭都有水;而對于首都管理層來說,缺水可以說是最頭疼的問題之一了。
首都人均水資源量甚至不足100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20;這樣的人均水資源量不僅遠低于國際極度缺水標準,連以干旱著稱的中東、北非等地區都不如,即使中東缺水的以色列人均水資源量也還是387立方米,是首都的三倍多。
這個2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其實早已超過了其資源承載能力。能維持到現在的供水安全,是用盡了各種方法——密云水庫蓄水、超采的地下水、動用的巖溶水、從冀省調來的水成為維系首都發展的幾大水源;這還不算通過中水再利用、產業結構調整等節省下來的水……
而冀省同樣是“干巴巴”,每年水資源缺口高達50億立方。
現在嘛,南水北調中線尚未貫通,但知情人士已不再焦急。
“赤埕水庫”就是一個起點。設計庫容90億立方的赤埕水庫,是密云水庫的兩倍有余,不管對于壩上地區的開發,還是對于密云水庫的入庫補充,都意義重大。
因此,國家大佬文老都參加了水庫的開工奠基儀式。
——這才沒多久,齊政又跟文老碰面了。
而文老見到齊政,心情都變得更好了。
沒辦法,齊政這家伙,太能“折騰”了。關鍵是,他總能折騰出一些意外之喜。
他之前邀請嘉谷到冀省啟動花果田園綜合體項目,不過是想著讓嘉谷發揮“第六產業”的經驗,探索出一種環冀省貧困帶的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誰也想不到,嘉谷一轉頭,首先就發掘出了在冀省的“深循環地下水層”。
“嘉谷的這一發現啊,為環冀省貧困帶的開發,增添了最大的一塊砝碼!”出席奠基儀式并致辭后,文老找上齊政,笑瞇瞇道。
齊政小小地謙虛了一個:“僥幸,僥幸!”
文老開懷一笑:“說實話,這樣的僥幸,我真的希望能多來幾次……”
作為手握無數資源的國家大佬,文老雖然是開玩笑,但還真的是帶著幾分認真的。
阿拉鄯盟的深循環地下水層,讓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變綠洲成為了可能,甚至整個大西北都可能因此翻天覆地;半環繞冀省的“地下河道”,也讓“干渴”的首都和冀省,都看到了“解渴”的希望。
這樣如同帶著歐皇附體的嘉谷,誰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