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甭管齊政日后會不會因為說大話而后悔,中科院海洋所的周院士對嘉谷在海水養殖上開啟更多探索的意愿還是喜聞樂見的。
畢竟,盡管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但海水魚養殖算是我國的短板。而其中,深遠海養殖又是短板中的短板。
我國海水養殖當前主要集中在灘涂、港灣和灣外淺海海域——如果從衛星照片上來俯瞰中國沿海,在不少海灣,能看到無數的網箱排列成直線形態,木制的人行道、無數的船只、房屋和村莊漂浮在海面上,猶如一個巨大的“海洋牧場”。
雖然壯觀,但這種近岸海水養殖的過度發展,已使得沿海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或接近上限,一些地區的海灣水質富營養化、沉積物多、生物受污染比較嚴重。
近海養殖規模開始萎縮;通過投放魚苗,以及規定休漁期,打擊非法捕撈等方法來恢復漁業資源,效果也頗為有限;所以,海水養殖產業走向深遠海勢在必行。
嘉谷這樣的農牧業巨頭,不擠在近海發展漁業,咋說也是要鼓勵和支持的。
因此,在齊政隨口向周院士問了一句有沒有什么好項目推薦之后,他還真的有些想法。
“齊董,你聽說過‘黃海冷水團’這一概念嗎?”
“黃海冷水團?”齊政眨眨眼,卻覺得有些耳熟。
看出齊政大概是不太了解,周院士就為其介紹起來。
“在我國黃海中部洼地的深層和底部,有一處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體積約5000億立方米的水體,被稱為‘黃海冷水團’。”
“它是一個溫差大、鹽差小,以低溫為主要特征的水體,只存在于夏秋季。其獨特之處在于,‘黃海冷水團’的夏季底層水溫在4.6-9.3℃,可用來養殖喜好低溫的深海冷水魚類;”
“其次,通常海洋的溫躍層(即上層薄暖水層與下層厚冷水層間出現水溫急劇下降的薄薄一層)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而黃海冷水團海域的溫躍層卻位于20-30米左右,這使得在原位利用該低溫海水開展水產養殖成為可能;”
“還有,多年的調查表明,黃海冷水團近底層水的溶解氧不低于5mg/L,其它水質指標也符合養殖冷水魚類的水質標準……”
較詳細地介紹完“黃海冷水團”后,看著齊政若有所思的表情,周院士笑了笑:“齊董,你應該知道,我國北方海域位于北溫帶,長期以來,受制于夏季海域表面水溫過高,優質高價的海洋冷水性魚類生產一直是我國海水養殖之痛。”
“譬如最適合生長在16℃-18℃的水域中的冷水魚類三文魚,就是因為我國缺乏適合其常年生長的低溫海域,只能望洋興嘆……”
瞬間,齊政腦海里的記憶被挖掘出來了——再過七八年,有一陣子新聞里高調宣稱“我們終于有望在家門口吃上自家的三文魚了”,貌似就是跟“黃海冷水團”有關。
齊政摩挲了一下下巴,覺得有點意思了。
雖然他記憶里沒有太多相關的信息,但既然新聞里都這么“信誓旦旦”了,起碼意味著,“黃海冷水團”的開發已經是被證實可行的了。
而且,三文魚啊,也有點搞頭。
在中文語境里,所謂“真正的三文魚”其實指的就是鮭科鮭屬的大西洋鮭。其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高,可直接食用又能用于烹飪菜肴,很受歐美國家歡迎。
但大西洋鮭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我國人工海水養殖大西洋鮭的數量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每年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