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5年,丸紅就通過收購美國的一家糧貿公司51%的股份而獲得三座內陸糧倉,由此開啟了在美國的糧食業務。及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丸紅在美國擁有的三級糧食儲運體系,含內陸糧倉九座,中轉糧庫兩座,終端倉庫兩座及港口終端倉庫一座……此時的嘉谷呢,連影子都沒有。
雖然在島國經濟泡沫破裂后所謂“失去的十年”中,丸紅在美洲的糧食流通業基本處于停滯與收縮的狀態,直到06年,丸紅谷物部誕生后,才重新開啟擴張之旅。但他自認丸紅在美國的影響力,是嘉谷不能比擬的。
更何況,在西方的經濟體系中,日韓等國的企業并購,屬于“友好競爭者”,限制程度遠松于來自“敵對競爭者”的中國嘉谷。
但這一切,在美國大型醫藥公司的介入下,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巨頭,他還能不知道大型醫藥公司在美國的恐怖影響力嗎?
“還有……”辦公室里的氣壓越來越低,太田明夫縮縮頭道。
“還有什么?說!”若林哲瞪起眼睛,還是很有威嚴的。
太田明夫就囁嚅著說道:“商社高層有人傾向于退出并購高鴻的競爭,換取嘉谷在日本生產嘉谷牛奶……”
“……”若林哲差點被氣笑了。
他很想罵一句“蠢貨”,但還是強忍住了。
雖然太田明夫沒有指名道姓,但若林哲想想就知道了,能提出這種建議的,除了董事會里那幫六七十歲的怕死的老頭子,還會有誰?
說起來,丸紅還是最早發現“高能生長因子”的勢力之一,對于“高能生長因子”的研究自然更加深入。他理解垂垂老矣的商社高層,為了挽回正在流失的生命力,不惜抓住任何一絲機會,但如果是要犧牲他的利益,就很難讓他笑臉以對了。
更何況,收購高鴻,還關乎著商社的深遠戰略。
丸紅如今的大豆、玉米等大宗農產品年交易量雖然達到2500萬噸,但受限于收購調配能力,800萬噸以外的大多數,不得不從ABCD四大糧商處采購。當糧食從產地輸送到市場的整個流通環節都要經過四大糧商之手時,丸紅要因此而支付名目雜多、數額巨大的手續費、傭金、保險費等,丸紅就好像一個“代購者”,其交易量越高,ABCD受利越大。
只有在收購高鴻后,才能一舉扭轉這個局面。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如果能夠收購高鴻,丸紅在國際級的糧食業務人才體系方面也將得到了完善。要知道,ABCD每家均擁有100左右的頂尖交易員規模,而丸紅不過10人,頂尖交易員的匱乏限制了丸紅的發展,而嘉谷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狀況。
所以,如果是丸紅收購了高鴻,丸紅將一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糧商;相反,如果是嘉谷收購了高鴻,中國也將出現一家名副其實的國際級糧商。
也就是說,丸紅如果放棄了,不僅僅是失去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還相當于培育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不行,我要找社長商量,這么好的機會,我們絕不應放棄!”若林哲冷著臉想道。
蘊含“高能生長因子”的牛奶他也想要,但他不急,反正他正值壯年;但是對高鴻的收購成功與否,可能關乎著他能不能跨過目前的位置,他絕不能讓混吃等死的老頭子們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