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呵呵地笑了起來:“那你還糾結什么?”
賀副司長撇撇嘴:“你不覺得,嘉谷這是想綁定國家嗎?”
王主任聞言,一拍腦門:“老賀你剛進入歐亞司,可能對嘉谷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嗯,我這么說吧,單單是嘉谷在國內大豆產業鏈上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不用它提出來,我們都要主動作為它的后盾。”
“嗯?”賀副司長不相信道:“嘉谷是大糧商我承認,他們發展迅速,能有現在的規模確實難得,但要說不可替代,夸張了點吧。”
王主任搖搖頭。
賀副司長是商務部內不折不扣的“國企派”,最是支持國企在海外的工作。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嘉谷的看法,也不過是跟國糧集團差不多,只是名聲響亮一點而已。
但在政研室,嘉谷的多個產業群已經成為了追蹤研究的重點。要說商務部內對嘉谷最為了解的人,王主任不說第一,起碼也在前三之列。
他輕咳一聲,首先道:“嘉谷從遠東運回的大豆就不用多解釋了吧?”
賀副司長點點頭。就拿去年的數據來說,中國從國外進口大豆5000多萬噸,其中,遠東供應了1000多萬噸,占了其中的20%……這可以說全是嘉谷的功勞。
一粒大豆的價值有多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千億粒大豆積少成多,卻可以成為國際貿易中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也是賀副司長認為的嘉谷的依仗之一。
但王主任只是簡單一提,就將話題轉回國內:“很多人都關注到嘉谷在遠東種植大豆的亮眼成績,卻忽略了嘉谷對于國產大豆的貢獻。”
“今年黑省的大豆種植面積穩定在5500萬畝,總產量近990萬噸,種植面積為全國的一半,產量卻超過了全國的一半,成為國家最重要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
“但你要知道,就在幾年前,黑省大豆種植面積都在節節下降。歸根到底在于高成本低收益——國有農場可以通過大規模、標準化的種植實現高畝產高效益,但普通農戶的大豆種植水平卻是千差萬別。”
“要破解日益增加的大豆需求與有限的耕地面積之間的矛盾,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無疑是提高國產大豆的畝產與品質。其中,嘉谷對國產大豆的扶持是國產大豆產業崛起的分水嶺。”
“事實上,與高畝產、高出油率的美國轉基因大豆相比,嘉谷已培育出品質相當、甚至更高的非轉基因大豆品種。譬如高油脂大豆“嘉豆3號”的脂肪含量達25%,高蛋白大豆“嘉豆9號”的蛋白含量達48%,均超過美國進口大豆的平均水平。在部分地塊,畝產甚至超過300公斤,遠高于美國轉基因大豆的平均畝產……”
這是賀副司長第一次了解到的,一時間聽得眼前一亮:“這是真的?”
王主任點頭:“還不止呢。一方面,嘉谷通過組建大豆合作社,就跟國有農場一樣,組織豆農從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防治到收獲全部實現機械化,將大豆種植成本降至約6200元/公頃,與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生產成本差不多;另一方面,嘉谷通過提高大豆收購價,間接補貼大豆生產者……你不知道,現在加入嘉谷大豆合作社的豆農,每年的生產效益比沒有加入的差不多高了一倍!”
所以如今在東北,能加入嘉谷大豆合作社的都選擇了加入;即使是種植大豆的國有農場,也引進了嘉谷的大豆品種。這些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依然是呈下降之勢,但是產量卻不降反升。因為在東北尤其是黑省,經過整合后的國產大豆,生產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