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未長成,大豆先豐收,桂省蔗農心中樂開了花。
雖然人工將種在甘蔗地里的優質大豆收割捆扎很忙很累,但對于很多蔗農來說,今年是甘蔗生長期間心情最好的一年。在桂省的各個甘蔗主產區,走到哪兒都是蔗農的歡笑聲、贊揚話。
在甘蔗主產區重左市,出現了往年甘蔗榨季類似卻又完全不一樣的熱鬧。
本地的糧企,外地的糧企,摩拳擦掌,攜款入市,謀求著收購大豆。
宋連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入重左市的“搶豆大戰”的。
宋連城是一家糧食貿易商的員工。從6月份開始,他就被派往桂省,公司給他的任務只有一項——“搶豆”。
在重左市,他看到不少糧庫門口貼著告示,上面寫著:大量收購早熟大豆,每市斤2.15元,水分13.5%。
宋連城嗤笑,就這樣,還想“搶豆”?開什么玩笑。
對于糧食公司來說,有糧就有效益。在糧食豐收季嗓子冒火地到處搶購優質糧源,宋連城可謂是身經百戰。
不過重左市的情況又有點不一樣。
宋連城以前搶糧的方式多是依靠當地的糧食經紀人,但重左市以前主要是產甘蔗,而甘蔗往往是分區由糖廠承包的,不需要所謂的糧食經紀人。
這難不倒宋連城。自己走街串村,現場與種植戶商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直接收購糧食拉到公司,他也不是沒有經歷過。相反,要想搶糧,地頭收購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好吧,說白了,宋連城所在的公司就是一糧食“二道販子”。
他們瞄準桂省的大豆,自然是有利可圖。
在第一批國內大豆上市之前,受美國持續干旱與超級雜草蔓延的影響,進口大豆的均價已經連續三個月上漲。
而我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較高,國產大豆沒有定價權,所以,進口大豆價格上漲勢必會拉動國內大豆價格的不斷上漲。
現在農民、企業、客商都相當一致地看好后市,大大小小的加工企業紛紛出動,外地的客商和本地的糧企也都加入了搶“豆”大戰,各路兵馬廝殺,被哄搶的大豆價格一路走高。
宋連城深知,這種情況下,你就是與種植戶談好都沒用,只有親自收購到手的大豆,才是自己的,要不然別人在半路上可能就把它們給截走了。
宋連城按照計劃,開著卡車找上了老蔗農楊福堂。
楊福堂堪稱是重左市第一批加入“甘蔗-大豆”套種合作社的蔗農,他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一大批蔗農,對于“搶豆”的各方來說,他就是一塊“唐僧肉”。
剛到楊福堂家,就看到有大老板模樣的人前腳剛離開,宋連城仿佛嗅到了同行的味道,不由得心中一緊。
面對主動上門的宋連城,老蔗農楊福堂穩當得很。
“楊大爺,你們合作社的大豆還沒有賣出去吧?”宋連城笑瞇瞇地確認道。
楊福堂不置可否:“才剛開始收割,不急。”
“那您套種的大豆品種是嘉谷的‘南早大豆’吧?”
“嗯。”
宋連城內心先是一松,又是一緊。
喜是因為,楊福堂他們種植的果然是嘉谷的大豆品種,而且還沒出手。
在市場上,不少南方地區大豆價格高于東北品種和黃淮品種,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大豆價格體系。因為南方更接近豆制品消費市場,高蛋白大豆供不應求。
嘉谷的高蛋白大豆品種尤為受歡迎——蛋白質平均含量達到47%,最高達54%,加工豆制品產量高、品質好,可以說不愁買家。
好吧,只要是嘉谷系大豆品種,無論是高蛋白品種,還是高油品種,都不愁買家——就拿后者來說,含油率不遜色于進口轉基因大豆也就算了,同樣是一噸豆粕,嘉谷高油大豆豆粕做飼料產生的效率都比進口大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