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桂省出現大面積的嘉谷大豆種植區后,各路買家蜂擁而入搶收的主要原因。
但楊福堂的平靜反應,讓宋連城感覺不妙了。
他怕是想要更高價而“捂豆惜售”了。
對于買家來說最怕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各市場主體都積極收糧,但價格越高農民越不賣,“一戶有豆,多家出價”,被哄搶的大豆價格一路走高。
宋連城果斷出價了:“楊大爺,你把大豆賣給我,2.55元/斤,有多少要多少。”
“2.55元/斤?”楊福堂雙眼微瞇。
“對,裝多少貨直接給現金。”宋連城爽快道。
做生意,尤其是做糧食生意,有時候不需要技術含量,膽大敢賭就行了。
宋連城所在的公司,認為優質國產大豆的價格還會蓄勢上揚,所以敢囤貨賭價。
宋連城開出的,已經是公司的底價。他知道,當農民出現了惜售心理后,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開出一個無法拒絕的收購價。否則越是拖下去,豆價上漲局面越容易出現失控局面。
就他所了解的,應該沒有比他出價更高的了。
也確實如此。
楊福堂都不由得上下打量了他幾眼,半是感嘆道:“也有幾家企業上門找,老實說,你是出價最高的。”
宋連城心里一定。
“但是……”
宋連城心里一揪,他最恨“但是”!
“但是,我還是不能賣給你。”
“楊大爺,你還是嫌價格低嗎?我們公司已經是最有誠意的了。不怕說,估計不會再有比我們開價更高的了。”宋連城信誓旦旦道。
“我信。”楊福堂點點頭,道:“但是你應該知道,我們合作社是與嘉谷合作的,我們種植的大豆,一般是由嘉谷收購的。”
宋連城大松了一口氣,原來是這個原因。
他微笑道:“我知道。不過,楊大爺,我想嘉谷的收購價也不會比我們公司更高了吧?能多賺點錢為什么要說不呢?至于與嘉谷的約定,您放心好了,嘉谷這樣的大公司,不會因為你們違約而告你們……”
這方面宋連城已經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了。
在國內,無論是農民合作社,還是種植大戶,訂單生產并不是萬能的。只要收益更高,毀約是經常可見的。而企業往往也不會為了農民的毀約而大動干戈。
但楊福堂搖搖頭:“你不懂。”
“你知道今年我們的大豆套種畝產有多高嗎?接近600斤。去年才多少?400多斤吧。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提升?是嘉谷提供了新技術。”
“就是之前的400多斤,種子也是嘉谷提供的,條件就是與嘉谷簽訂惟一采購協議,所以我們的大豆在還是種子狀態的時候,就已經是人家嘉谷的了。”
“我也信你說的,賣給你嘉谷應該也不會喊打喊殺,但明年呢?說話不算話,還指望嘉谷與我們合作嗎?如果沒有嘉谷的種子和技術,頂天了也就300斤/畝,這筆賬怎么算,都不會有人將豆子賣給你的。所以,你想買豆,只能跟嘉谷談。”楊福堂語重心長道。
宋連城傻眼了,“……你不早說?”
老蔗農楊福堂一臉無辜地憨笑道:“呵呵,我也想看看,我種的大豆有多歡迎嘛。”
宋連城差點被氣了個倒仰,笑你個憨憨啊,糟老頭子壞得很,白浪費我表情和口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