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南韓舉國吃參,但中國只要排行前幾的幾個人口大省中,有一個舉“省”吃參,就足以碾壓南韓一國市場了。
但還沒等他垂涎全面開放了人參消費的中國市場,其他市場的異樣,讓他仿佛想到什么,雙眉緊皺陷入沉思。
閔泳真叫來了環球本部部長:“我看到海外市場本季度的產品訂購量不太理想,這是怎么回事?”
“我們也正在調查,但最有可能的,是受到了中國同行的沖擊。”本部部長表情怪誕地道。
“你是說,中國人的人參加工制品,也趕上來了?”閔泳真滿臉的驚詫。
要知道,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人參制品基本沒有多少存在感。
就拿人參消費重要市場之一的島國來說,人參主要依賴于進口。整個市場上,用于漢方制藥、保健品、化妝品等的原料90%以上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但人參加工制品90%以上從南韓進口,這源于南韓人參的高品質,中國原料參的低價格。
歐美、東南亞市場也類似。南韓甚至從中國進口人參作為加工原料,以轉銷到其他國家。
當然,現在想從中國廉價進口原料參,已經成為了奢望。但乍然被告知中國人參加工制品也開始搶占海外市場,閔泳真還是感到難以置信。
但本部部長給了他一個無情的答案:“社長,從我們的高麗參產品在中國市場絲毫不占優勢,就能看出中國的人參加工制品不同以往,品質也確實不差了。”
閔泳真用鼻子哼了一聲。
見到閔泳真臉色有些難看,本部部長想了想,還是決定告訴他這個消息:“社長……中國人的長白山人參,通過了CAC亞洲地區食品安全標準。”
“……”
閔泳真眨眨眼睛,突然間很想說一句話——這特么的算落井下石嗎?
關鍵是,這“石”還是南韓人撬動的。
CAC,即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在相關食品標準制定方面,食品法典是唯一的、最重要的國際參考標準。
想當初在爭取人參得到CAC認證的過程中,南韓人簡直是絞盡腦汁。因為西方人“人參=醫藥品”的認知根深蒂固,一部分歐洲國家和國際組織拒絕對人參的食品規格化進行討論。
為了轉變這一傳統觀念,南韓人一方面不斷向國際著名醫藥研究專家免費贈送研究樣品,并以高規格邀請他們參加每年的“國際人參學術研討會”;另一方面不斷地申請國際認證,經過十年的努力,才終于讓高麗參通過了CAC亞洲地區食品安全標準。
現在,中國長白山人參相當于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成為了擁有國際規格和安全標準的食品。
這桃子摘的,好氣哦!
其實,閔泳真和本部部長都很清楚,當中國能穩定出產野山參,同時打開了龐大的國內市場時,中國人參已經擁有了角逐世界的最大資本。
生產力有限,國內市場也有限的高麗參,雖然在國際上有著先發優勢,但要問閔泳真,面對飛速追趕的中國人參,這優勢還能保持多久,他是沒底的。
難道小國的產業,只能依附強國才能生存嗎?
真是……不甘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