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擔憂,還真的不是杞人憂天。想想看,一個在上游供應接近壟斷的龐然大物,而且橫跨的行業越來越多,在越來越多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上都說一不二……恐怕連國家都要恐懼了——屆時,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分拆肢解。
齊政意外地看了何長川一眼,想不到這廝的眼光會這么長遠。
“老何,你說得對也不對。如果我們是封閉式發展,別說繼續膨脹了,哪怕達到現在的規模,也肯定被群起攻之了。”齊政意味深長地說道。
在國內,齊政從未想過,嘉谷通過“技術”優勢,徹底壟斷某個市場進而獲得超額的暴利。
說白了,無論企業自身多么強橫,也不可能對抗國家。
唯有堅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才能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為所欲為”。
“問題是,開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何長川喃喃自語了一句。
說到這份上,齊政也不介意透露一些他與王昱業商議的結果:“比如說,上市!”
上市?
何長川和謝開濟同時身軀一震。
這還是第一次,在齊政口中,聽到上市的規劃。
如果透露出去,相信在整個資本市場上,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其實,齊政心情也挺復雜的。
在他創業之初,是壓根沒有讓公司上市的念頭。
但是,嘉谷膨脹的速度和體量,讓他自己都有些心慌慌,更不要說外人了。
“大而不能倒”,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好評價——體型越大的生物,在進化道路上越容易被淘汰。
嘉谷大總管王昱業分析過,如果嘉谷不想走上“大而不能倒”的自我毀滅道路,學會“瘦身”是必須的。
上市,是一個解決方案。
當然,兩人討論的“上市”,不是整個集團都上市,而是只讓下游子公司上市。
“我初步的想法是,當下游子公司在行業中取得穩定的地位后,就將其推上市,集團逐步退出;一來讓國民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紅利,二來嘉谷也能利用上市籌集到的資金,重新投入到新的產業鏈建設;如此反復,集團能保持做事業的新鮮感,而國家也能得到一批成長起來的優質企業……”齊政平靜地說道。
當然,這里有一個bug——首先,你得確定你在新的產業鏈也能取得成功;其次,你得源源不斷的取得成功,才能形成良性循環;這特么的,任誰也不敢這么夸下海口啊!
但齊政就是這么說了,關鍵是,其他兩人居然并不覺得過分。
這就很過分了,是誰給你們的勇氣?
何長川沒想這么多,他的腦海里只回蕩著五個字——我要暴富了!
因為按照齊政的說法,清源啤酒幾乎預定了上市的門票,雖然他握著的激勵股權每年也能分紅,但哪有上市的財富暴增來得直觀?
在謝開濟略帶羨慕的目光中,何長川精神抖擻,只覺得自己被打了一管滿滿的雞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