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嘉谷環保的新掌門人季潛在某些方面看上去不著調,但干起實事來卻是毫不拉跨。
在各大環保龍頭企業對嘉谷環保的幾項新技術體系了解加深后,季潛沒有須臾的停頓,馬不停蹄的與各方分別談判。
首先是水務領域上達成的合作。季潛不僅代表嘉谷環保與北控水務合作競標鄂省的大型水環境整治工程項目,還與幾家行業市場份額領先的水務巨頭簽訂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污水生物處理相關技術服務合同。
不多時,他又與光大環保、中石化定下了垃圾處理與生物塑料合并項目的初步合作意向。
這樣的效率,不僅大大超出了齊政的預料,也超出了一些想渾水摸魚之人的預料。
季潛對環保行業的運營了如指掌,他的策略基本是相同的:用超時代的技術體系吸引合作者,用盡可能低的投資參與環保項目,再提供生物修復技術改造現有技術服務。
這樣一來,雖然嘉谷環保實質控股的項目幾乎沒有,但在資金回籠上更加靈活;而且,憑借著掌控的核心技術,嘉谷環保的資金回報也不比做重資產投入的龍頭企業低。
行業內的震動自不必多說,嘉谷環保的入局,讓多少人驚呼“狼來了”;行業外也波瀾漸起。
盡管嘉谷環保并沒有大肆宣揚,但水務、垃圾處理以及生物基塑料行業的革新性氣息,依然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世界第一流的生物治污技術落戶中國!》
《植物凈化污水,細菌降解塑料,雜草生長塑料……當科幻走進現實!》
《我們的治污標準有望走在世界前列?》
《……》
要是平常的科技新聞,其實是不怎么受媒體歡迎的。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科技新聞太嚴肅,如果不是消費者接觸得到的消費端,任你吹上天也只是小眾新聞。
事實上,關于嘉谷治污黑科技的新聞,哪怕是聳人聽聞的標題,熱度也不高——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盡管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有興趣的人還真的不多。
另一方面也是嘉谷不配合媒體宣傳。
這亦是齊政有意為之。
嘉谷環保對外開放的幾項黑科技,國外不乏實驗室在做同樣的研究,譬如長塑料的柳枝稷,美國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一度還在嘉谷前面,只是缺少金手指,做的比較慢……
齊政倒是不擔心有人能快速趕上來,嘉谷憑借著他齊某人的金手指與不錯的運氣通關了,不代表就有人能復制。事實上,三年之內,能有某個頂級實驗室,傳出復制部分嘉谷成果的消息,都已經算是進展神速了。
但是,如果能拖住其他類似的研究進度,為什么要說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