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縣,龍固鄉。
成為嘉谷林業事業群正式員工的余磊,被抽調至此協助建立文冠果種植合作社。
余磊第一次發現,與人打交道,比種樹辛苦多了。
思想觀念問題、股權問題、干部作風及能力問題,以及長期運行當中出現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
極度貧困的樓縣猶如一個弱小的嬰兒,嘉谷在投資前要做的,是先扶他練習走路,就像保姆一樣。這是一項最基礎,也是最艱難的工作。
可以看到政府的努力: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片區項目規劃等方面的工作都在推進。工程也不可謂不多:修路、打壩、移民、栽樹……
但余磊切身體會到的,是不少農民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不肯冒風險,對此興致乏乏。他們更在乎的是如發放農村低保、冬季取暖煤這樣直接拿到錢物的扶持舉措,尤其在意是否按標準發放下來,數量和質量會否打折扣。
“這樣不行,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加入合作社不需要他們出錢,只需要出力,而且,這也是為他們自己而干的。”余磊找到鄉長建議道。
政府上下的全力配合并不只是說說而已。
縣高官王清華在全縣工作大會上公開發言,如果有哪個部門哪個人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而罔顧大局,不用給他面子。遇到不能解決的事,嘉谷可以找地方干部,也可以直接找他。
縣高官的態度,決定了政府上下對嘉谷的態度。哪怕是為了出現在縣高官的眼簾中,基層干部都愿意放下身段,和嘉谷工作人員談論項目推進的細節。
但是,態度有了,觀念不一定跟得上,龍固鄉鄉長就感覺頗為為難:“農民沒種過文冠果樹,看不到長遠利益,思想工作不好做啊。”
余磊并不滿意他的推脫,深呼吸一口氣,道:“我,是在隔壁市長大的,土生土長的晉省人。我知道不少晉省人都羨慕有煤可挖的地區,那收入是噌噌往上躥。但那是以前,現在煤炭豐富的地區,也在想方設法尋找更多的出路,靠礦產致富很難指望得上了。”
“外出打工也不容易,在外扎根很難,總漂在外面也不是個事兒,結了婚以后就不想出去的大有人在。只有讓土地增值,讓大家回到家鄉,形成真正的農業產業,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樓縣人如果不甘于貧困,就絕對不能錯過加入嘉谷合作社的機會!”
一口氣說下來,余磊自己都差點愣住了。
曾幾何時,他一個滿腦子里只有煤炭的礦業人,居然能說出這么有“深度”的話?
就算把當臨時工的日子算上,他才加入嘉谷多久啊,嘉谷真是有毒!
但是,他對自己的這一改變樂見其成。
經歷過嘉谷的培訓后,他意識到,嘉谷的合作社,正在悄然改變著很多人的“活法”。